龙陵汪氏宗谱.doc

龙陵汪氏宗谱.doc

ID:16239787

大小:2.58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8-08

龙陵汪氏宗谱.doc_第1页
龙陵汪氏宗谱.doc_第2页
龙陵汪氏宗谱.doc_第3页
龙陵汪氏宗谱.doc_第4页
龙陵汪氏宗谱.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龙陵汪氏宗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龙陵汪氏宗谱七代孙有庆创史编绘于一九九九年岁秋月第一支系九代孙国兴改编于二零一二年岁夏月30创史编绘于一九九九年岁秋月目录序言……………………………………………………………………………………3汪氏起源………………………………………………………………………………4祖德……………………………………………………………………………………6祖训十要(一)………………………………………………………………………6祖训十要(二)………………………………………………………………………6祖训十戒………………………………………………………

2、………………………7心正……………………………………………………………………………………7字辈……………………………………………………………………………………8龙陵县汪氏信祖裔孙取名字派………………………………………………………9族谱……………………………………………………………………………………10第一支系………………………………………………………………………………11第二支系………………………………………………………………………………14第三支系………………………………………………………………………………15第四

3、支系………………………………………………………………………………16历代人物传略…………………………………………………………………………17始祖墓居………………………………………………………………………………18附注一创谱与重修祖墓……………………………………………………………1930附注二族裔人物简表………………………………………………………………20附注三族裔现居详址………………………………………………………………21附注四原版序言……………………………………………………………………22附注五原版前言………………

4、……………………………………………………23附注六原版后序……………………………………………………………………24汪氏历史名人…………………………………………………………………………25后序……………………………………………………………………………………3030序言所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得闻我族历史悠久,自古族众贤良,有识之士遍及天下,身为族之后世子孙,不胜荣耀,故而溯流穷源,知燕冀贻谋之有自。幸得认字些许,故浏览史书几部,阅得汪氏记载甚多。但自先祖移居彩云之南,历时百年有余,而今族众已达十

5、一代贤良子孙,但关于世族之泛源,有处可寻者唯七代先祖有庆所著《汪氏宗谱》,寥寥数页并不足于助后世子孙朔流穷源、抚今思昔,以致睦族敦宗、承先志,以德业光前。然,我等自“有”字派以下之后世子孙,必叩谢先辈有庆汪老大人之先恩,晚年尽在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我族撰写此谱,为我等留下唯一可查之宝贵宗谱。时代在进步,我族众岂能不与时俱进,而坐享先辈之功?先版《汪氏宗谱》虽承有编者精力无数,但因时代不同,所识文字多为繁体,致使后人阅读多有不便,我虽不才,却有改写之意,以便查阅。欲把先版《汪氏宗谱》重新修改、排版、以打印装订成册,但

6、因才疏学浅,又逢假末,时间紧迫,无力承先祖之志,完备此谱,只凭个人愚智,补充所闻些许,万望我族见谅。如先辈所言:族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史详明,足示国有英才;宗谱之修,足示族有达人。诚请族之贤人达士,修错扶正,以备我族之谱,传之流远。第一支系九代孙国兴于长河故基执笔二零一二年岁夏月30汪氏起源一、起源汪姓起源于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东以邑为姓的汪姓,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内发展成了一大望族。东汉末年,汪文和迁居新安(今安徽歙县),发展成为新安一带望族,唐代汪华封越国公。世居今安

7、徽歙县,家族甚旺。宋代以后,汪姓迅速繁衍起来,成为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汪氏子孙即是商代汪罔氏后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诸侯,所以汪氏的渊源悠久源长,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商、周后的春秋时代,又有一支汪氏子孙出现。鲁国国君成公的支庶儿子被封到汪邑,其后世子孙就以邑为氏而姓了汪。这一支汪氏,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直系子孙。197年汉龙骧将军汪文和避乱渡江

8、南迁,孙策授其为会稽令,遂居于歙县,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故人称"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歙、黟为汪华长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后;婺源、休宁、祁门为汪华第七子爽之后;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构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布。屯溪靖阳节等古徽节令盛会中所抬神像中的汪公、二相公、九相公等,便是汪华及其第二子、第九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