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关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ID:16242942

大小:28.4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8

关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_第1页
关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_第2页
关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_第3页
关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_第4页
关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摘要:古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条件。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还是有一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接连不断发生的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皮鞋做果冻,塑料变猪耳,纸箱调调味还能当萝卜卖。还有“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等,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病从口入”,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

2、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相关部门不仅要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关键词:食品安全安全监管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全球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日前发布了“2010年全球幸福度调查”数据。88%接收调查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的生活远离“美满幸福”的标准,其中生活成本和房价上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让人不安的食品安全是导致民众幸福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如果说物价、房价只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反映在某个特定阶段的价格表现,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却是由来已久却难以根治的痼疾。近几年来

3、,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甚至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到刚刚过去的2011年和即将结束的2012年,会发现诸多食品安全事件挑战公众神经。先是央视315曝光了河南“瘦肉精”事件;随后又爆出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紧接着是“地沟油”事件,调查发现在全国各地都存在着地沟油加工

4、产业链,其规模之大及设备之先进均超出一般人想像;此外还有比三聚氰胺毒20倍的“塑化剂”、燕粪熏蒸的所谓“血燕”、思念三鲜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直到2011年底,又爆出蒙牛牛奶被查出含致癌物黄曲霉素。2012年,又出现了皮鞋制明胶,加入酸奶、果冻、蛋糕、小笼包,真可谓“破皮鞋很忙”。直至今日,又出现了酒鬼酒被指酒内含有塑化剂,且超标120倍。总之,一个个事件,触目惊心。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还有毒豆芽、牛肉膏等,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据专家统计,我国每年食物

5、中毒报告涉及的总人数为2~4万人,但是这一数字并不到实际发生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我国每年实际发生食物中毒人数为20~40万人。微博上流传说:“即使你闭上眼睛不去看,那些耸人听闻的招数仍会灌入耳朵;即使你捂上耳朵,忠实的鼻子还能嗅出其难掩的蛛丝马迹;即使你365天不下馆子,但也可能吃到甲醛保鲜的大白菜。”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早已变得麻木和无奈,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当面对这一幕幕丧失道德和法制基准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我们应该全面反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不足。相比在经济和科技

6、领域建立起来的世界瞩目的成就和光辉文明,食品安全方面的落后和差距是巨大的。一、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国食品安全事件进入了一个多发期,这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水平密不可分。简而言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增长推动了食品生产和加工业快速发展,这与相对滞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消费者保护制度之间产生了矛盾,在缺乏有效对冲和缓和机制的情况下,矛盾在媒体和社会大众的镁光灯下被放大,从而引起了民众对食品安全巨大的不满和失望情绪。我们有必要把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放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大背

7、景下进行观察。可见当前的问题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把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以下5点:1.自然环境或客观条件的影响,外部因素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主要表现在种养殖源头污染、食品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落后、流通储运手段达不到保鲜要求等。比如,水土污染使得很多地方的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场品的质量受到影响。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出现了厂商为了利益盲目性的加工和影响食品质量。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将鸡、鸭、鹅等禽类生长周期缩短,凡此种种严重违背了生物学的种植和养殖

8、规律。更有一些不法生产商逆食品安全法规而行,在食品中加入不利人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1.食品监管不足。食品检测监督条件不完善、检测覆盖面偏低、抽检频率过低,或者监管人员对病原菌缺乏认识,造成劣质食品未被发现继而进入消费环节。随着新型科学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关于应用风险和食品安全的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2.食品安全的法令制度不健全或者相关部门人员徇私舞弊,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继续扩大。近几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立法和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监管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