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宋词集粹赏析

第七单元宋词集粹赏析

ID:16250812

大小:7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8

第七单元宋词集粹赏析_第1页
第七单元宋词集粹赏析_第2页
第七单元宋词集粹赏析_第3页
第七单元宋词集粹赏析_第4页
第七单元宋词集粹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宋词集粹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作家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黄庭坚、

2、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今存《东坡全集》一百一十五卷。注释1、聊:姑且。2、发:抒发。3、“左牵黄”两句: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4、锦帽貂裘: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5、“亲射虎”两句: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孙权本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3、“持节云中”两句:用汉文帝与冯唐故事。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冯

3、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节: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苏轼当时在政治上处境不甚得意,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4、天狼:天狼星。《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比喻为对北宋边境屡有侵犯的西夏等国。译文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妄,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随从们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

4、带领千余人马席卷过小山冈。为了酬报人们倾城出动的盛意,我要效仿当年的孙权,亲自搭弓射虎。酒意正浓,胸怀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让我像魏尚一样免罪复职,戍边卫国呢?我将要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8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当时苏轼知密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上阕着力描写出猎的阵势,豪兴勃发,气势恢宏。“狂”字是核心,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

5、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他写这首词时三十八岁,却自称“老夫”,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为报”句写出太守与人民的亲切关系和颇为自负的豪情。下阕抒写为国效力的愿望。从熙宁三年到七年,辽和西夏数次南侵,北宋政府割地赔银,丧权辱国,令许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故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也十分生动形象。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译文我从枣树下走过,枣花簌簌地落了一身,耳边是村里的缫车

6、缫丝的声音,在那老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粗麻衣服的农民正叫卖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来,昏昏然只想睡觉;艳阳高照,口渴难忍,于是去敲一户农家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喝?赏析《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在赴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村南村北”概括“缲车”声,说明作者听得多么认真,多么细心,多么兴

7、奋。“牛衣古柳”,作者换一个角度来写他对蔬菜丰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话,三个画面,似乎东鳞西爪,毫无联系。可是用谢雨的路上这条线串起来,就让人感到这幅连环画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一组画面,不仅色彩美,而且有音乐美。无论是簌簌的落花声,嗡嗡的缲车声,还是瓜农的叫卖声,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上片写的是农村生产劳动的繁忙景象,下片转入写谢雨途中行路的艰辛。走了一村又一村,这时已是日高天热,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来了,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