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儒学 middot;书院 middot;社会——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研究

课题名称:儒学 middot;书院 middot;社会——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研究

ID:16252788

大小:5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08

课题名称:儒学 middot;书院 middot;社会——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研究_第1页
课题名称:儒学 middot;书院 middot;社会——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研究_第2页
课题名称:儒学 middot;书院 middot;社会——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研究_第3页
课题名称:儒学 middot;书院 middot;社会——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研究_第4页
课题名称:儒学 middot;书院 middot;社会——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题名称:儒学 middot;书院 middot;社会——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名称:儒学·书院·社会——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研究课题批准号:FAB011023课题级别:教育部一般课题学科分类: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课题鉴定时间:2008年10月课题负责人: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要成员:朱汉民、邓洪波、唐亚阳、孙建平、彭爱华课题名称:儒学·书院·社会——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研究课题批准号:FAB011023课题级别:教育部一般课题学科分类: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课题鉴定时间:2008年10月课题负责人: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要成员:朱汉民、邓洪波、唐亚阳、孙建平、彭爱华课题名称:儒学·书院·

2、社会——书院的社会教化功能研究课题批准号:FAB011023课题级别:教育部一般课题学科分类: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课题鉴定时间:2008年10月课题负责人: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要成员:朱汉民、邓洪波、唐亚阳、孙建平、彭爱华研究总报告1、成果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它萌芽、肇始于唐代,定型、兴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时期,在清末因改制而退出历史舞台。作为一种文化教育组织,书院延续时间长达一千多年、分布地域遍及全国,有着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对中国古代文化、政治及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广

3、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如此,书院还越出国界,传入日本、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与文化传播的窗口。研究书院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了解书院的社会作用、功能及历史地位,无疑有益于我们更为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乃至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实际上,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一直有不少有识之士在反思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探索着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方式。他们珍视文化传统,力图从传统中发掘资源、汲取智慧,应对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他们的这种努力,在经济全球

4、化趋势日益明显,西方文化霸权地位不断强化的今天,其价值正在逐渐显现。从这一角度看,深入地研究作为传统文化象征的书院,把握书院的精神与特色,对于当前的文化建设来说,无疑是一项有意义的基础性的工作。本课题的系列论文和专著试图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史的视角,将书院置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之中,考察书院兴起的社会文化环境及发展的社会动力、书院与宋元时期的理学及明代阳明心学之间互相结合与相互促进、书院与社会政治之间、书院与科举之间的互动关系、书院祭祀的教育、社会教化功能及文化内涵、书院对地域文化的促进作用等

5、方面的问题,试图在具体的历史脉络中进一步把握书院与当时社会、文化、政治之间的关系,了解书院的功能、作用及历史地位。主要内容及重要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书院的兴起与唐宋之际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书院的兴起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因缘。通过探讨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我们可以对书院的兴起过程进行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书院兴起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科举制度下社会流动的加速及社会成员对文化的崇尚。到唐代,科举制已经确立,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科举取士为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士人跻身官僚体系,实

6、现社会垂直流动敞开了方便之门。大量出身低微的士人通过科举入仕进入了官僚系统之中,激发了广大士人参与科举、获取功名利禄,以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热情。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崇重科举的社会风尚。而科举考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以考试结果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能否在科试中获得相应的名望、利益、声誉、地位,就直接取决于参试者自身的表现,包括参试者的文化素质、知识积累、写作水平等。因此,士人们如果希望在社会阶层重构中处于有利地位,就必须博览群书、广搜故事、精研音律,熟读苦记典籍。科举考试的这一特点,使人们自然而然将对于科举仕进的崇重

7、企羡转化为对文化知识尤其是与科举考试直接相关的知识的崇尚。当崇重文化知识成为一种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时,社会成员必然会致力于自身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为书院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与社会基础。(二)唐宋之际印刷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文化传播的加速与文化下移。唐宋之际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广泛应用,使书籍数量增加,书籍价格降低。这为书籍的普及化提供了条件,许多原本只能够在有限范围内流传的书籍也能为并非出身豪门的士人所获得,文化知识的消费面大大增加,由此加速了文化知识的传播与文化知识的下

8、移。书院师生聚书、读书、授徒讲书,都以一定数量的书籍作为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的,因此雕版印刷的发展所带来的书籍数量的增加、书籍传播面的扩大,为书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三)官学教育系统的衰落。唐末五代时,天下纷乱、干戈扰攘,社会经济文化遭到极大破坏,官学教育基本陷入停顿,学校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尽管统治者希望振兴官学,并采取了某些措施,但无补于官学衰落的大局。在宋初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