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彩鲤稻田养殖技术

瓯江彩鲤稻田养殖技术

ID:1626994

大小:3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12

瓯江彩鲤稻田养殖技术_第1页
瓯江彩鲤稻田养殖技术_第2页
资源描述:

《瓯江彩鲤稻田养殖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瓯江彩鲤稻田养殖技术作者:兰知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5    更新时间:2007-5-31稻田养鱼,是根据生态学和生物学原理,通过稻鱼共生的科学模式,保持农田粮食生产能力,利用农田养殖水产品的一种养殖方式。近几年,我县的稻田养鱼面积逐年增加,据了解,今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达27000亩以上,且今年全县通过县水利局订购的15000多斤瓯江彩鲤苗,都在我县的东部乡镇进行稻田养殖,其养殖技术要点如下1、稻田的选择:养鱼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天旱不干、洪水不淹、日照时间长的稻田。2、养鱼设施建设:加高加宽加固田埂,开挖鱼沟、鱼坑,安装拦鱼栅等,是稻田养

2、鱼的基本设施。鱼类有跳跃的习性,如鲤鱼有时就会跳越田埂;另外,一些食鱼的鸟也会在田埂上将鱼啄走;同时,稻田时常有黄鳝、田鼠、水蛇打洞穿埂引起漏水跑鱼。因此,农田整修时,必须将田埂加高增宽。田埂高度视不同、不同类型稻田而定,一般要求田埂加高至40~50厘米,加宽至30~40厘米,土要夯实;开挖鱼沟、鱼坑是为了满足水稻浅灌、晒田、施药治虫、施化肥等生产需要,或遇干旱缺水时,使鱼有比较安全的躲避场所,必须开挖鱼凼和鱼沟。鱼沟、鱼坑的建设标准是:鱼沟一般宽40~50厘米,深50~60厘米;鱼坑深0.6~1.0米,鱼沟、鱼坑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以上。在布局结构上应视稻田的大小和形状而定,一

3、般为“十、丰、田”字形,鱼沟、鱼坑之间要互相连通;鱼栅的作用主要是防逃,它的安装位置在进、出水口处,拦鱼栅的材料可用聚乙烯网布、铁丝网、竹篾等材料做成,拦鱼栅的高度要超过田埂10~20厘米,下部要插入硬泥土。另外,还应根据养鱼稻田集雨面积的大小,开挖排洪沟。3、做好清田消毒工作。在投放鱼苗种之前,需要对稻田进行清田清毒,清除野杂鱼及敌害生物,消灭病菌。稻田消毒主要是预防鱼病的发生,在开挖鱼沟、鱼坑之前,每亩(667平方米)稻田水深4~6厘米,一般用60~75公斤生石灰,兑水化开全田泼洒消毒1次;专用消毒药物按说明书使用。  4.鱼种的放养工作(1)鱼种消毒:放养时鱼体要用10克/10

4、00升漂白粉或要用5~8%的食盐水进行集中药浴10分钟左右,食盐水浸洗10分钟。(2)放养时间:饲养成鱼鱼种放养时间应在秧苗返青后投放。(3)放养品种、数量及规格:每亩可放养体重50克以上的鲤鱼苗150尾、草鱼苗70尾;或放养寸片鱼苗600~800尾,放养比例为鲤鱼60%~80%,草鱼20%~40%。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格健壮,体表无损伤或少损伤。5、鱼饲料的选择与投喂。田鱼属杂食性鱼类,在稻田养殖过程中,它的饮料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天然饵料,如水生生物、昆虫、植物果实及有机碎屑等,这类饵料可以通过施基肥、追肥进行培育,水稻的害虫也是其饵料来源之一。传统稻田养鱼的鱼饲料主要是

5、依靠天然饵料。另一类饲料是人工饵料,靠人工投喂供给。一般农户,人工饵料以自有的料糠、麸皮、青料及大、小麦等杂粮为主,也可投喂经过发酵的禽畜粪肥,有条件的,可增投部分鱼用颗粒饲料。饲料的日投放量约为鱼重量的5~6%,养殖前期可适当多投。投饲地点以鱼坑、鱼沟为主。6、养鱼稻田的施肥。原则应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要少量多次。基肥的用量是每亩田每季稻施500公斤。稻田养鱼后,因为鱼类排泄物可起增肥作用,所以稻田的追肥用量应相应减少,一般掌握在总施肥量的30%即可。施追肥前最好先把鱼赶至鱼沟、鱼坑中。在水深6厘米以上,水温28℃以下时,几种常用化肥单一施放的每亩田安全用

6、量为:硫铵10~20公斤,尿素6~8公斤,硝酸钾4~6公斤,过磷酸钙5~10公斤。7、稻田用药注意事项。稻田需用药时,要选择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不用敌敌涕、六六六、毒杂芬、五氯酚纳等对鱼类毒性比较大的农药。一般可选用敌百虫、杀虫眯、钉螟睛、敌枯双、敌枯净、杀螟松、稻瘟净、退菌物、马拉松等,这些药对鱼类毒性较小,使用也较为方便。喷洒农药,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适当加深田水,以稀释落入水中农药的浓度;另一种是先放掉部分田水,把鱼赶入鱼沟、鱼坑,等农药毒性过后,再注入新水。喷药时,药物尽量洒在稻叶上,以利提高防治病虫效力,同时,又可减少农药落入水中对鱼类造成危害。有的农户采用分批分

7、片的方法施药,效果也不错。近年来,各地在试验推广生物药物防治病虫害,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养鱼,又可降低谷物中残留积聚的药性,目前使用的生物农药有“7216”、“140”、“1711”、井冈霉素、庆丰霉素等,对鱼类基本无害。8、日常管理。“三分养、七分管”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管理工作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性,千万马虎不得。在水源水质管理方面,关键是要保证用水安全,不能让有毒水体流入田中。在高温季节要注意换排水,防止田水温度过高。既要注意干旱季节的保水问题,又要做好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