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志期末复习

中国民族志期末复习

ID:16274705

大小:4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8

中国民族志期末复习_第1页
中国民族志期末复习_第2页
中国民族志期末复习_第3页
中国民族志期末复习_第4页
中国民族志期末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民族志期末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民族志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彝族毕摩。P225:彝族毕摩是民间形成的一种以祖先崇拜为核心,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为一体的传统信仰。一祭祀、巫术、兆卜、禁忌为主的信仰活动。◆2.家支。P226:是指彝族按父系血缘为纽带组成的内部不通婚的社会集团,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地方政权组织的作用。3.十二木卡姆。P161: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全套木

2、卡姆包括170多首歌曲和歌舞曲,72首器乐间奏曲。◆4.本主崇拜。P233:是指白族全民信奉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境最高贵的保护神。该信仰与原始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紧密相连。如信奉山神、日月、动物、祖先、英雄人物、鬼魂等信仰。◆5.贝叶文化。P320:指傣族佛教经典多用贝叶刻写,据说傣族贝叶经由84000多部,涉及佛教故事、文学作品、历史、天文历法、医药卫生、数学及语言文字等内容,被誉为“百科全书”。因此,傣族的传统文化也被称为贝叶文化。6.天干地支。P50:是指汉族先民在历史上以干支纪年。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十

3、“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搭配构成的岁时节日。60年一轮回,称为“换甲子”。◆7.羌。P259:原是指古代中原汉人对居住在祖国西部游牧民族的一个总的泛称,部族众多,名称各异,不是专指单一的民族。今天的羌,多指羌族8.那达慕。P115:是指娱乐、游玩的意思。其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9.质性研究。P6:一种在社会科学领域对量化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是一种对单一个案进行独特性和复杂性的探讨,追踪事物产生、

4、演变和发展的全过程。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意义理解、交互影响、生活经历和现场情景,在自然状态中获得整体理解的研究态度和方式。10.民族识别: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民族成份的辨认,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落实民族政策的一项基本工作。◆11.习惯法.P225:是指依照当地部族或村落人们约定俗成的道德原则和是非标准,以此来参照以往发生的相似案件解决当前矛盾的方法。12.古壮文。P306:壮族先民创造的文字。大约在唐代,部分地区的壮族先民曾利用汉字有关形、音、义的规律,模仿汉字“六书“的造字法,创制了一种与壮族语音相一致的“方形状字”,俗称“土俗字”。5◆

5、13.参与观察P7◆14.民族志P1◆15.重农抑商P42二、简单题:1.蒙古族的族源。P110:“蒙古”一词最早见于唐代。“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的译名。“蒙古”最初只是诸部落中之一的部的名称,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这些部族的共同名称。蒙古族属于东胡系,是由室韦部落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大约在公元7世纪左右,蒙古先民就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西迁鄂嫩河上游地区一带。到12世纪,蒙古分衍出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诸多部落。被称为不同的名称,游牧在草原上,从事畜牧业的——“有毡帐的百姓;”在森林地带,从事渔猎业——“林中的百姓

6、。”公元11世纪,他们结成了以塔塔尔为首的联盟,强大一时,因此“塔塔尔”或“鞑靼”称为蒙古各部通称。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蒙古”由一个部族的名称变为一个民族的名称,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元灭蒙分,蒙古分散在各地。1.在内蒙古和东北的——漠南民族,科尔沁部;2.蒙古——漠北蒙古,喀尔喀部;3.我国西北一带——漠西蒙古,卫拉特部。◆2.藏族“四源”说。P201:A.卵生说——苯教文献记载,藏族的祖先是有一个大卵孵化而来。初为肉团,无五识,却有思维之心;B.猕猴辨认的传说——很久以前,观世音菩萨派一神猕猴到西藏地方一个黑

7、色山岩上修行;C。羌、藏同源说——《后汉书·西羌传》等资料认为,藏族的族源是古代活动在我国西部地区的羌人;D。南来说——佛教的传人,部分藏族僧侣学者和史学家认为藏族起源于印度。3.古典民族志∕学的诞生过程。P3:19世纪中叶以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被应用于解释人类社会;西方学者认为,殖民地的“初民社会”正是西方自己的过去。他们希望通过对殖民地各后进民族的研究,来理解本民族和人类的进化历史。进行了大量的广泛的资料收集和报告。专业民族学诞生。但初期的民族学者,是在摇椅上,书屋和阅读有其他业余的人民族资料进行民族志写作,缺乏实际调查。尽管利用进

8、化理论来从宏观上归纳和解释各种民族志的材料,但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对更具体和微观的文化现象进行分类和解释的理论。他们将田野调查和民族志写作完全脱节,也没有科学的规范,民族志写作处于一种开放混乱的状态。民族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