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总体构架

冶金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总体构架

ID:16280287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8

冶金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总体构架_第1页
冶金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总体构架_第2页
冶金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总体构架_第3页
冶金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总体构架_第4页
资源描述:

《冶金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总体构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冶金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总体构架【文章摘要】蒂森克虏伯集团(德国最大的钢铁集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冶金制造业的整体信息化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经验总结,认为:对于一个冶金制造业来说,五层系统的技术架构是一个最佳的也是最先进的企业信息化体系。一、冶金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形势  2000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对大型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力度,这次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上世纪80年代的计算机从娃娃学起,也不是90年代的财务电算化和办公自动化,也不是制造业的计算机辅助自动化,而是企业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  过去,多数冶金制造业靠自身技术队伍开发

2、应用软件,研发周期长,维护量大,令企业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成品软件尤其是进口软件,由于实施商水平的局限,不肯为中国企业做适应性改动,建设了一些水土不服的项目,上信息化等于找死的结论应运而生。而今,随着国内软件的逐渐成熟、实施商逐渐对国外套装软件内核技术的掌握,尤其在冶金制造业进行适应性开发经验的积累,以及企业对先进管理模式认知的提高,套装软件加适量定制开发的技术路线使信息化建设出现了新的转机。冶金制造业选择信息化建设技术路线的原则是建立面向业务流程的组织体系,在统一的软件平台上实现产销一体、财务集中。通过软件将一贯的质量管理、一贯的计划管理

3、、一贯的材料管理思想固化下来。实现整个合同生命周期的动态跟踪、缩短成品出厂周期以及生产周期、加快货款回收、提高产品质量。  二、冶金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  蒂森克虏伯集团(德国最大的钢铁集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冶金制造业的整体信息化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经验总结,认为:对于一个冶金制造业来说,五层系统的技术架构是一个最佳的也是最先进的企业信息化体系。这五级系统分别为:  一级系统:设备控制系统(PLC)  二级系统:过程控制系统(PCS)  三级系统:车间级制造执行系统(即MES)  四级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即ERP)

4、  五级系统:企业间管理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DDS、CRM、SRM、SCM)  目前,这五层系统架构已在中国的冶金制造业(特别是钢铁业)广泛使用。  一般来说,四级系统根据市场需求(包括市场预测和商业合同)形成综合的生产和管理计划;三级系统根据这些计划产生详细生产排序和最优调度安排,最后启动生产设备完成全部的生产过程。同时,生产过程的实际信息,汇总到三级系统,反馈到企业资源计划,形成信息的交互。这样,各层次功能衔接紧密,信息实时沟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四级系统和五级系统,将使企业对供应及销售两个市场的反应速度大大提高,并能同供应链上、下

5、游的伙伴协同工作,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实现真正的协同电子商务。  近两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ERP系统和MES系统。根据不同软件和不同实施商,使ERP和MES产生不同的功能分担,形成厚四薄三模式和厚三薄四模式。  三、冶金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技术路线主要模式  目前,冶金制造业信息化对于一、二级系统的技术路线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选择重点在于三、四、五级系统。  (一)国外冶金制造业主要模式  1、美钢联模式(定制开发)。根据钢铁行业生产的特点,建立了以产品规范码及冶金规范码为核心的产销系统。管理的范围主要从订单开始一直到成品发货全过程的

6、生产管理。没有明显的三、四级之分。这种技术路线的特点是系统适用性强,专业性能较好,具有企业自身业务运营特点,用户操作性强。但从设计到实施周期长,资源投入大,实施成本高,版本及技术升级比较困难,系统扩展性差。更主要的是,系统的维护、升级、扩展、技术更新全靠企业自已的队伍。因此,企业需要维持一个庞大的高素质的IT队伍。  2、浦项模式。浦项走的是一条大规模集成通用商业软件+大量开发的道路。采用的商业软件是OracleERP中的40个模块,Maximo中12个模块,i2SCP中11个模块,并自开发了称为SteelPackage的生产管理三级计算机

7、管理系统。浦项试图利用先进的商业软件来构筑统一的信息平台,采用了一个大规模集成的方式来利用各种商业软件的优点,对于核心的产销及质量管理这块进行了大量的自行开发。由于在商业软件之间进行集成非常复杂,同时还要投入大量人员进行开发,浦项也不得不建立起自已庞大的IT队伍。其系统的维护、升级、扩展、技术更新对自身队伍的依赖是比较大的。  3、蒂森模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蒂森走的也是定制开发的道路。当时,市场上也没有什么成型的商业软件可供利用。到八十年代中期时,除财务系统外全部自已开发,并产生了不错的效益。与此同时,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

8、的问题。首先,形成了1000人的庞大IT队伍,公司在IT这个非核心领域投入过大,并且还在不断膨胀;其次,系统开发的速度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这一时期正是集团业务飞速发展的阶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