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tat设计参数便览

2010版tat设计参数便览

ID:16297697

大小:1.52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9

2010版tat设计参数便览_第1页
2010版tat设计参数便览_第2页
2010版tat设计参数便览_第3页
2010版tat设计参数便览_第4页
2010版tat设计参数便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版tat设计参数便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页:总信息操作说明及规范连接:○〈结构类型〉:按结构布置的实际状况确定。共分: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复杂高层结构、砖混底框结构、吊车排架结构、异型柱框架结构、异型柱框剪结构、其它共13种类型。确定结构类型即确定与其对应的有关设计参数。      规范连接:框架结构: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2.1.3条。    剪力墙结构: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2.1.4条。    短肢剪力墙界定: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

2、02]第7.1.2条。    框剪结构: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2.1.5条。    筒体结构: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2.1.7条。筒体结构又分框筒、内外筒结构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1.2条。  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10  节。    异型柱结构:见〈混凝土异型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结构材料及特性〉:共6个选项:多层混凝土结构;多层钢结构;多层混合结构;高层混凝土结构;高层钢结构;高层混合结构。按含义选取。多、高层以10层及

3、总高28m分界。选定结构材料及特性即选定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地震力计算信息〉:共3个选项:不计算地震作用,用于非抗震设防工程;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用于6-8度区;计算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用于九度区及八度区的大跨度、长悬臂。○〈混凝土柱长度计算系数是否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7.3.11-3条计算〉:当水平荷在产生的弯矩大于75%勾选。○〈恒载计算信息〉:有不计算;整体刚度一次性加载,模型1;有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2;分层刚度分层加载,模型3;模型1时考虑地基变形,模型4;五个选项多层结构可选“模型1“,多层结构可选“模型3“。○〈设计规范选择〉:有国家、上海、广东三个选

4、项。一般选国家规范。○〈风荷载计算信息〉:有抗震设防工程,且高度不超过60m时,可点选不计算。其它工程,一般点选计算。  ○〈钢柱计算长度系数〉:用〈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5.3.3条判在断后点选。有三个选项:有侧移、无侧移、1.0。○〈是否考虑梁、柱重叠的影响〉:共三个选项:不考虑、考虑梁端弯矩折减、考虑梁端刚域。多层结构一般选不考虑。○水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填0.0—90.0中的一个数,经计算后,当偏差大于15度时,填入计算值重算。○框剪结构恒载计算时墙刚度折减系数:可不折减。○按强制性刚性楼板假定计算:位移计算时,不论是否开大洞或不规

5、则,必须是刚性板假定。内力计算时,则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设为刚性楼板。。○分层刚度恒载模型的累加层数:可取1。○地下室信息:TAT还不能计算填土的侧压力和人防荷载。1、地下室层数:据实填写。2、回填土对相对刚度:可取3。第2页:地震信息操作说明及规范连接:○〈中震或大震的不屈服设计〉:这两种设计方法属于结构性能设计的范畴,目前没有放到规范中,只有在具体提出结构性能设计要点时,才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验算。具体操作如下:(A)中震或大震的不屈服设计法:选择该项(考虑“中震或大震的不屈服设计”),把地震最大影响系数取为中震(如8度0.2g的多遇小震地震影响系数为0.16,中

6、震约为0.456)。则程序在分析时自动把:荷载分项系数均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调整系数均取为1(属于经验系数);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为1;钢筋和混凝土材料采用标准强度。(B)中震或大震的弹性设计法:不选择该项(不考虑“中震或大震的不屈服设计”),但是把地震最大影响系数取为中震;把抗震等级均填为4级。程序按此参数设置来设计,因为抗震等级为4级,所以所有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调整系数均为1。○〈设计地震分组〉: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周期折减系数〉:当非承重墙体为填充砖墙时,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结构g0.6~0.7;

7、框架—剪力墙结构0.7~0.8。○〈竖向地震力作用系数〉: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5.3.2。○〈考虑楼层最小剪力系数系数的调整〉: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5.2.5。注:1、基本周期介于3.5s和5.0s之间的结构,可插入取值.  2、()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重力加速度0.15g和0.30g的地区。○〈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扭转效应〉:一般情况选用。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1.1条。○〈%5的偶然偏心〉:是高层建筑的指标,多层建筑可不考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