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ID:16302757

大小:4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表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论文中华民族的宿命摘要夏曾佑《中国古代史》(1904):中国历史有一公例:太平之世必在革命用兵之后四五十年;从此以后,隆盛约及百年。百年之后又有乱象;又酝酿数十年,遂至大乱,复成革命之局……大乱之后民数减少,天然之产,养之有余。而豪杰敢乱之徒,并已前死。余者厌乱苟活,无所奢望。此即太平之原理。关键词:杀戮,宿命,轮回,因果目录摘要…………………………………………………………………………………Ⅰ绪论…………………………………………………………………………………1一、“太平盛世”皆源于杀戮……

2、…………………………………………………1(一)数千年的杀戮史(二)战争贯穿始终(三)矛盾的沉积二、杀戮与轮回……………………………………………………………………2(一)轮回的业力因果(二)“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三)杀生的果报三、“轮回”必将是中华民族的命…………………………………………………3表三结论…………………………………………………………………………………4参考文献……………………………………………………………………………4后记…………………………………………………………………

3、………………4绪论《楞严经》说:“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妄所招,还来自受。”;据缘起法则,“此生则彼生”,因必生果,什么因必生什么果,有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杂乱,也不可能有因无果、有果无因。一、“太平盛世”皆源于杀戮(一)数千年的杀戮史。中国历史几千年,说是一部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是,当我们仔细研读这几千年的历史的时候,却心情显得那样的沉重。这几千年的历史,与其说是一部文明史,不如说是一部血雨腥风的历史。春秋无义战不说,就从秦始皇说起,扫平六国,都是武力完成的,长平

4、之战坑杀40万赵军,灭楚杀人40万,项羽坑杀秦军20万,陈胜吴广,汉末黄巾军,五胡乱华,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国共内战,两千年一一细读下来,就能读出来一个规律,那就是改朝换代,复制历史。(二)战争贯穿始终每一个朝代的建立到灭亡,无不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动荡,大规模的战争,大规模的屠杀,人口的锐减,财富的巨大损失。最长的汉朝,也经历了西汉和东汉,才延续了四百年的寿命,其他朝代,长的也就两三百年。表三如果每一次的改朝换代,带来的是社会的进步,那么这种改变是应该肯定的。可遗憾的是,每一的改朝换代,只不过是

5、一个原地的踏步而已,也就是上一个朝代的轮回,没有发生丝毫的改变。为什么几千年的历史不过就是一次次的轮回复制,为什么一个个朝代从建立到衰灭都是惊人的相似,为什么每一的改朝换代都要经历剧烈的动荡,使人口大量的减少。(三)矛盾的沉积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会产生一个利益集团,也就会出现一个统治集团。这个集团由于贪婪和自私的本性,千方百计地利用权力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就必然要剥夺其他人的利益,当这种贪得无厌的行为发挥积累到了极致,就必然使社会矛盾激化,到失去平衡的时候,自然就会崩溃倒塌,于是,积累的仇恨爆发出来了,当黄巢和

6、张献忠这样的大规模无理性杀人发生时,我们很难说不是在算总账。二、杀戮与轮回(一)轮回的业力因果现代汉语中的“作业”、“造业”、“事业”等词皆出自佛教典籍。此中的“业”,是梵文“羯磨”(Karma)的意译,被认为是延续生命进程、推动生死轮转的直接动力。业力因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果”,是轮回说的重要成分。晚近高僧印光法师曾说过:“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 佛家判定善恶业的标准,是视业所引起的后果对自己和他人的损益而定,凡能招感对自己和他人有益、受乐得福的果报者,为善业,反之,能招感对自他无益有害、酿成苦果的

7、业为恶业。《婆沙论》释云:“若法能招可爱果、乐受果,故名善;若法能招不爱果、苦受果,故名恶。” 在佛学中,生命所造的诸业感招其死后生于六道中,受轮回之苦。如车轮般永无止境的轮转不息。业论的核心即是“因果律”,也就是业因出生果报的法则。据缘起法则,“此生则彼生”,因必生果,什么因必生什么果,有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杂乱,也不可能有因无果、有果无因。众生所造的业,应必定遵循这贯彻一切现象的不变法则,同类因必生同类果报,善业必生善报,恶业必生恶报,无有错谬,丝毫不爽。这是像物理、生物等科学的定律一样的自然规律,不

8、会因人们不认识它、不相信它而失效。有因必有果,作用力必生反作用力。如《栴檀国王经》载佛言:表三“罪福响应,如影随形,未有为善不得福,为恶不受殃者”;《法句经》偈言:“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习善得善,亦如种甜,自利利人,益而不费。” (二)“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楞严经》说:“如是恶业,本自发明,非从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与,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