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答辩题

小学语文高段答辩题

ID:16311339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9

小学语文高段答辩题_第1页
小学语文高段答辩题_第2页
小学语文高段答辩题_第3页
小学语文高段答辩题_第4页
小学语文高段答辩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高段答辩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答辩10.22A、语文课程阶段目标是从哪五个方面提出的?答:①“识字与写字”;②“阅读”;③“写作”(1—2年级为写话)④”口语交际”⑤“综合性学习”B、《林海》的作者游览大兴安岭的感受可概括为哪四个字?这四个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答:亲切舒服。三次。【08】A、说出《课标》中“阶段目标”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认识和会写常用汉字各是多少?答:第二学段(3—4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B、《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作者

2、是谁,选自哪一篇文章?本文的思路是什么?答:吴瑛《在沉痛悼念的日子里》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11.12A、《课程标准》中,要求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多少篇?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多少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又推荐多少篇优秀诗文?答:《课程标准》中,要求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又推荐70篇优秀诗文。B、《爬山虎的脚》一文所描写的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什么?答:一是“绿”,“绿得那么新鲜”。二是又“多”又“密”,“铺在墙上”“不留一点空隙”。三是“美”,“一

3、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10】A、《课标》中“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B、《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重点是什么?答:一是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二是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惨痛。11.26A、《课标》中要求“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答: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B、《挑山工》一文的教学应向学生渗透哪些思想道德教育?答:启发学生学习“挑

4、山工”的顽强意志,在人生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向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奋勇前进。【12】A、请根据《课标》关于阅读方面的要求,说说“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区别是什么?答“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B、“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的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第二个没有加引号,这样用标点突出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第一个“鸟的天堂”引号的作用。答: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认同和赞叹。表示引用别人的话,是指大榕树。12.10A、《课标》中提出:

5、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答: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B、怎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答:①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②有感情地朗读。【14】A、《课标》要求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哪些能力?作文教学要求鼓励什么,提倡什么?答: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些命题作文。B、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记人的文章,使学生描写的人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答:指导学生写好人物的外貌神情、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还可以指导学生写人物的一些典型事例。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完

6、整。12.24A、《课标》中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认识多少个常用的汉子?其中要求学会的字是多少?“学会”字与“会认”字在要求上有什么区别?答: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学会的字是2500个左右。“学会”与“会认”字的区别是:“学会”字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要会写。“会写”字只要求读准字音。B、怎样指导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试举例说明。答:①抓住重点词语,着重理解;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举例略。【16】A、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那么通过让学生多读要达到哪些要求?答: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

7、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感情,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B、怎样指导学生分清文章的主次,试举例说明。答:主要内容写的非常具体、详细;次要内容写得简略,有时一句带过。举例(略)【17】A、一节好课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答:教学目的明确;对教材理解准确、有深度,传授知识准确;教学中能处理好师生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妥当。B、《古井》一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本文的表现方法是什么?答:以物命题。借物喻人。【18】A、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什么?应从哪些方面优化教学过程?答:改革课堂教学。①优化教学管理;②优化教学内容;③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8、。B、成语“闻鸡起舞”的意思是什么?并说说这个成语的来历。答:“闻鸡起舞”比喻有志向的人奋发图强、勤学苦练。【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