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冲突分析论文

权利冲突分析论文

ID:16323853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9

权利冲突分析论文 _第1页
权利冲突分析论文 _第2页
权利冲突分析论文 _第3页
权利冲突分析论文 _第4页
权利冲突分析论文 _第5页
资源描述:

《权利冲突分析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权利冲突分析论文权利冲突分析论文权利冲突分析论文权利冲突分析论文权利冲突分析论文权利冲突分析论文权利冲突分析论文  一、权利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  商标是区别不同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其基本功能是表彰和区分,同具此功能的还有企业名称、商号、域名等。一些经营者借法律漏洞故意制造权利冲突,以表面看来行使权利的方式抢占市场,产生如下几种权利冲突:  1.商标与商标的权利冲突  主要表现为在他人注册商标前加修饰语,使消费者误认为是该注册商标标识的品牌或该品牌下的系列产品。此外,根据商标分类注册制度,一些相似商品并不属于一类,例如服装、鞋、袜就分属不同类别,在

2、注册时也不会产生冲突,也就是说拥有品牌优势的人如果没有及时在相似的商品上注册,那么被人“搭便车”也无处申诉。  2.商标与商号的权利冲突  驰名商标可以阻却同业经营者将其作为企业字号登记,而法律并没有给予一般的注册商标这样的保护。如果一个竞争者要仿冒“鳄鱼”商标,就可以将其登记为企业字号,还可以注册一个鳄鱼图形商标,然后在同类商品销售中组合使用。  3.商标与域名的权利冲突  公司可以将其商标注册为网络域名,但想在互联网上很快找到它是不容易的,域名注册的规则决定了大量相似域名可同时存在。例如,在互联网地址栏中输入汉字“啄木鸟”通过3721可搜索到二

3、十几个网络实名,“啄木鸟服装”和“啄木鸟服饰”意思上虽无差别,但其中一个获得域名注册却不能阻止另一个被他人注册。  以上诸种权利冲突虽形态各异归结到一点就是:混淆产品来源。其一方面削弱权利人的商标信誉,冲淡其商标的显著性,另一方面,投机商鱼目混珠,欺蒙顾客,亦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二、权利冲突产生的原因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社会整体的信用危机,权利人不重视自我保护,都是导致上述权利冲突大量出现的原因。我国商标保护法律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助长了这些权利冲突的产生和蔓延,本文主要就此类原因进行一些分析。  1.实践中缺乏近似商标的判断标准  商标相

4、同,易于判断,而一般仿冒行为通常只选商标的主要部分,加以无碍大体的变换或增删,购买者不特别注意就很容易发生混同或误认。[1]我国商标法及《商标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没有的对近似性的判断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虽有规定,但不适用于行政审查。这种矛盾在“恒升”商标与“恒生”商标的纠纷中得以体现。在关于商标异议的行政诉讼中,终审法院支持了商标局关于两商标不构成近似的认定;而在关于商标侵权的民事诉讼中,一审法院认为,两商标近似,“恒生”商标的使用使“恒升”商标的显著性、识别性降低,且在事实上给公众

5、造成了混淆和误认,侵犯了“恒升”商标持有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2]这一判决为注册商标从诉讼途径寻求保护指明了方向,然二审以和解结案多少让人觉得失望。[3]  2.注册登记制度存在问题  如果说商标之间的冲突与权利人不重视权利保护有关,那么商标与商号的冲突则有点天灾的意味了。企业名称由各级工商机关在其辖区内核准登记,无须检查该企业名称是否与他人商标相同;商标由商标局实行全国统一注册,法律也未明确规定将他人商号作为禁止商标注册之“在先权利”。这就导致两家各批各管,也为恶意注册或者登记制造了机会。[4]  3.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  根据《商标法》

6、、《实施条例》及《高法解释》的规定,认定商标侵权行为有九种具体行为标准和一条兜底条款。具体标准的制订是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为规避法律侵权方式不断变化,以致权利人在主张权利时很难找到合适的依据。至于兜底条款,由于现行法律并没有关于商标侵权行为原则性的认定标准,“对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就显得弹性太大,无论是在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中还是在司法机关的审判活动中,以此为依据认定侵权都缺乏说服力。三、权利冲突解决的几点建议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笔者对我国商标保护制度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观念上,加大对一般注册商标的保护  就某个商标而言,给予的保护范

7、围究竟多宽,是跨类保护还是全类保护,是限于商标领域还是扩展到其他商业标志,应当依该商标的显著性以及驰名程度来定,而每个商标要成为驰名商标必然要经历从普通商标到有一定知名度商标再到驰名商标这样一个过程。一个国家要拥有较多的驰名商标就必须有良好的驰名商标的成长环境,就要使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能在一个正常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立法不能对知名企业及其品牌要求保护的呼声漠然处之,我国的司法及行政执法部门在中国“入世”后,也应加强对有一定知名度商标的保护,真正做到在国内外竞争中为我国的知名企业及其品牌“保驾护航”。  2.确立商标审查近似性标准  《高法解释》规

8、定认定商标近似应从字形、读音、含义、整体结构等方面考察,同时要求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者认为其来源与原告注册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