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样实训手册

测量放样实训手册

ID:16340382

大小:1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9

测量放样实训手册_第1页
测量放样实训手册_第2页
测量放样实训手册_第3页
资源描述:

《测量放样实训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测量放线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1.1测量定位放线1.1.1工程定位放线方法概述及外内控网的建立l在工程施工前采用CAD技术,绘制本工程的轴线定位控制网络,确定各墙柱及轴线的控制点坐标。l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并与业主办理控制点的交接手续,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l现场建立控制坐标网和水准参照点。水准参照点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永久水准点设置在距建筑物附处稳定、可靠的土层内,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控制点或水准参照点做法示意

2、图l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l在基坑挖土阶段以及垫层与砖胎模施工阶段,定位放线方式采用外控与内控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采用测量仪器将控制点引测至基坑内,建立内控点坐标控制点,以此内控点进行测定定位放线。在垫层施工完毕后,地下室结构施工阶段,以及在上总结施工阶段,定位放线主要采用内控方式。l上部结构测量定位采用内控法:采用铅垂传投控制点,在楼层确定控制点后,采用光学经纬仪进行投点测量定位。内控点的具体做法:在地下室垫层布置及基础筏板上布置临时内控点,在一层结构平面设永久性施工内控制点。控制点标志采用φ10㎜,长100㎜的圆钢制作,钢筋顶面磨平刻十

3、字线,十字线交点直径0.5mm,在所选定控制点位置,标志与地下室顶板同时浇筑,标志顶端露出板面5㎜。所有内控点,均根据业主提供城市永久坐标控制点来测量确定,并相互校核无误。在楼层浇筑砼时,对应内控点位置预留250㎜×250㎜的垂直传递孔,并在孔四周用砖砌筑阻水卷。楼层的测设,首先采用铅垂,确定内控点位置,而后利用内控点确定校核相临间内控点位置的正确性,校核无误后采用内控点定出所有轴线、构件外框位置。1.1.2基础施工测量l基础施工测量包括基槽开挖的抄平放线、基础放线、±0.000标高以下的抄平放线。在这些工作中,±0.000标高线的测定对确保槽底标高正确无误是至关重要的,

4、此外还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适当考虑沉降测量。l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标高的测定,采用专人负责,随挖随测的方法。在接近基底时,应将标高点引到基坑内,作为底板施工阶段垫层浇筑、支底板模板的依据。l在土方开挖阶段的和定位按工程定位放线图以及轴线定位控制外控网进行控制,当地下室垫层浇筑完毕后,将各角点控制连线投放到基坑底,然后采用内控以及量距的方法定出其它各轴线。1.1.3地下室施工阶段标高测量方法l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为±0.00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l采用水准仪将现场水准点标高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内,作为地下室标高测量的依据。标高控制

5、线应根据施工需要画出多处,对于各条标高线,应予校测,误差较大时(>5mm)应予调整。1.1.4上部结构标高引测l±0.00以上的标高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部向上竖直测量,在四周共设三处,以便于相互校核。施测要点:l起始标高线用水准仪根据水准点引测,必须保证精度。l由±0.00水平线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l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并采用铝合金直尺以硬铅笔划水平线,以确保精度。l当高度超过一尺长时,应精确地定出第二基点,由第二基点向上量测。l标高引测后,在楼层结构柱部位做出相应标记,而后以此为基准点

6、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楼层结构施工标高控制。1.1.5上部结构定位放线l根据工程单体的特点,确定采用内控法进行工程的放线定位,采用J2光学经纬仪进行内控点的垂直传递。l内控点投放到各施工楼层以后,采用光学经纬仪定出主要控制线,并相互校核使用,采用钢卷尺量距进行细部轴线的分线弹线。1.1.6主要测量仪器本工程测量定位放线所采用仪器如下表所列。测量定位放线测量仪器一览表序号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测量精度数量备注1全站仪GTS-7011台校验合格2电子经纬仪J22”2台校验合格3水准仪DS2±2mm/Km8台校验合格4激光垂直仪PL-1J2台校验合格5垂铊15㎏2只6垂铊5㎏10只7

7、钢卷尺50m±5㎜/100m20把校验合格7钢卷尺5m±1mm/5m50把校验合格8铝合金塔尺5m12根校验合格9其它辅助仪器1套校验合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