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解析-蒋钦全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解析-蒋钦全

ID:16340711

大小:54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9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解析-蒋钦全_第1页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解析-蒋钦全_第2页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解析-蒋钦全_第3页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解析-蒋钦全_第4页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解析-蒋钦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解析-蒋钦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 董事长 蒋钦全日期:2012年11月8日关键词:红砖民居 特征 营造技艺摘要:民居是人类赖以生栖、衍繁、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有形建筑实体(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居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载体,它折射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活式样和文明程度,并以其多元性、多样性的特质丰富了文化遗产宝库。探究发掘,保护传承传统民居文化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结合长期的营造实践,就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的特征与营造工法技艺试加解析。一、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略述红砖建筑在西方建筑中司空

2、见惯,“红砖洋房”也成为西洋建筑的一大特征。而历数中国各地各民族各流派的民居建筑,多使用青砖青瓦,形成中国传统民居沉稳、清雅的特色。惟独闽南传统民居异于其它地区民居,普遍使用红砖红瓦,《砖块斜叠成黑线的独特图纹》形成独有的“红砖建筑”与“红砖文化”。闽南传统红砖民居建筑有着久远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是由闽南地区特定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造就的。闽南地区粘土中三氧化二铁(Fe2O3)含量很高,烧制成的青砖,颜色呈土黄色,色感观感难看。若烧制成红砖,色彩纯正,特别耐看。而红色正迎合闽南人热情豁达、喜好吉庆祥和的秉性,因而“红砖

3、建筑”就应运而生,传承光大。闽南传统红砖民居(图1)独具鲜明的个性与特色,砖(石)木构造、红砖白石、坡屋顶燕尾脊、靓丽堂皇是其主要建筑元素与普遍特征,而又以红砖最彰显个性。“红砖”泛指釉面砖、花头砖、火垫砖、花砖等系列规格砖,广义上还包括屋面、地面用的红地砖、红瓦等主要建材(俗称“红料”),构造成闽南传统民居的风韵。红砖建筑根植闽南,经久不衰,并伴随闽南人的足迹,远播海内外,成为闽南籍华人的精神家园。二、 闽南传统红砖民居与其它民居异同分析闽南传统红砖民居作为民居,它与中国各地传统民居的共性是显而易见的。 从民居的形

4、制布局上看,闽南传统红砖民居主要形式是四合院(图2),其保留了许多古代中原地区民居建筑的特点,这与闽南先民迁徙的历史密切相关。从民居的结构系统看,闽南传统红砖民居通常为砖木、石木或混合结构,木构系统抬梁式、穿斗式并用以穿斗网状式为主,这与各地的民居建筑构造的不同在于穿斗网状式之结构的技术内涵。从民居的营造工序、主要工法看,闽南传统红砖民居营造以大木作匠师为首“领场”统筹安排、指派各工序、工种的施工组织系统,与各地的做法相近或相通。从民居营造采用的尺度、尺法制度看,闽南传统红砖民居十分讲究尺度关系,形成了一套尺法制度,

5、(鲁班尺法、门公尺法、丁兰子思尺法),的天父地母尺度。但对照通用的《鲁班营造正式》、《鲁班经》,大致趋同,稍有差异。基于上述多方面的分析比较,求同存异,我们以为闽南传统红砖民居最具象征意义,最“闽南化”的构造和营造工法技艺体现在:精妙的第五立面——“双燕归脊”;别出心裁的面前堂壁——“出砖入石”;华彩的门路厝——“门当户对”。三、 独特构造的营造工法技艺1、精妙的“第五立面”——“双燕归脊”燕尾脊(图3)是闽南传统红砖民居最直观、最显著的建筑装饰特征,它蕴含着闽南人丰富的人文情愫,表达出闽南传统建筑固有的灵气,它是闽

6、南传统建筑精妙的屋顶构造的传神点睛之笔,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的屋顶因之而出彩。中国的传统民居普遍注重屋顶的营造和屋面的装饰,有学者称之为“美丽的冠冕”。而闽南传统红砖民居在屋顶的营造上形成了独特的构造法式和工法技艺独树一帜。闽南传统建筑的屋顶式样多姿多彩,有“四导水”的庑殿顶、“四垂顶”的歇山顶、“双导水、出规起”的悬山顶、“包规起”的硬山顶,还有一些地方风格鲜明的式样,诸如“三川殿”、“假四垂”、“牌楼顶”等,这当中凝固了精妙的工法技艺。(1)匀称的屋面举折屋面举折,即确定屋面斜坡曲线的工法,闽南称之为“倒水”、

7、“折水”、“运水”或“落运”。屋面举析在实际营造中因无严格的规定,全凭匠师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相机而为,通过事先设计的“水卦图”一一标示标注。举高是确定脊檩的高度,闽南民居的通常做法是,以寮圆(挑檐檩)为基准定脊圆的高度,依照屋面“大者三八,中者三五,小者三三”,一般民居的举高不超过4分,即俗称“加四水”。下折是在脊檩举高确定后,自脊檩上皮至挑檐檩上皮连成斜弦,每步架的金檩中心线与此弦相交,由相交点下折,确定各条金檩的上皮标高,中间凹曲最大,并两端渐小,近似于一条对称的圆弧线。(2)“双曲面”的屋面。中国传统古建的屋

8、顶在纵向与横向上都做成凹曲面,称作“双曲面”。闽南传统建筑的屋面曲线大,尤其是正脊起翘很高,很夸张,形成凌空欲飞的美感——这种独到的效果来自“升山”的构造工法。闽南传统建筑中檩条的生起是靠梁架(“栋路”)来造就的,即明间的栋路(中栋路)高于次间的栋路(四路栋),次间的又高于梢间的(六路栋),高差1尺左右,按“寸白”来计算。这种做法闽南称之为“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