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上血染的丰碑教案

沪教版九上血染的丰碑教案

ID:16342667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9

沪教版九上血染的丰碑教案_第1页
沪教版九上血染的丰碑教案_第2页
沪教版九上血染的丰碑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上血染的丰碑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九血染的丰碑【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2.理解本文历史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体会将士们英勇不屈的抗敌精神。说明:本文选自汪浙成的《竹山门》(有改动)。作者用细腻的细节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描摹了悲壮的战斗场景。在对细节描写的品读过程中,让学生从文字里体会到文章的内涵。历史虽有沉沦,但我们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总能在灾难中站起来。通过阅读,要学习我们民族不屈的爱国精神;学会对血腥历史的清醒反思,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中还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虽然选材于历史,真实性强,但散文并不是历史实录,为了突出主题思想、为了

2、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作者适当地进行艺术加工是合乎情理的。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阅读、圈画文中进行细节描写的语句,分析其表达作用。2.难点:理解本文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感悟军民英勇不屈的抗敌精神,增强爱国情感。说明:.这是一篇选材于历史事件的文章,也是一篇历史与文学结合的情节生动的散文,既具有真实性,同时文学性也很强。全文以记叙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细节描写非常细腻生动。对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是比较容易的,课堂上应该以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的分析为重点,以理解本文的创作意图为难点进行探究、感悟学习。【教学过程】教学

3、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布置预习查找资料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定海之战的资料,并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查找资料。提高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同时为学生进入文本作铺垫。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导入语:提到鸦片战争,以前史料都认为镇江战役是其中战斗最激烈、中英双方伤亡最重的战役。据现在舟山收集的史料考证,第二次定海保卫战才是整个鸦片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战。大家是否在预习中找到了相关的资料?自由发言:从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中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带着疑问进入文本,从课文中找答案。1.从学生查找资料入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探究兴趣。2.此处学生的发言争论也可以作为“质疑探究”环

4、节作伏笔。2.组织学生发言交流。3.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汪浙成写的《血染的丰碑》,感受这最激烈的战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交流课前自读成果。1.字音、词义。2.理清结构,概括层次主要内容。1.课前借助工具书明确下列字词的字音、字义:耸峙(zhì);扼守(è);饷给(xiǎng)(jǐ);麾下(huī);同仇敌忾(kài);响遏行云(è)(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声音嘹亮。)2.交流概括的层次内容。第一层(1~3段)交待竹山门地理位置和曾发生的历史事件。第二层(4~15段)具体叙述以葛云飞为指挥的第二次定海战役的经过。(4~5段)葛云飞别母赴前线和战

5、前准备;(6~7段)将士们阵前誓师;(8~9段)葛云飞与士兵同甘共苦,英勇歼敌;(10~15段)在救援无果的情况下,葛云飞率领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最后壮烈牺牲。第三层(16段)赞颂葛云飞及将士们英勇报国的精神永存。1.课前培养学生自读习惯,课堂检查有助于学生对所查找的字、词加深巩固。2.养成学生阅读中分析、整理的能力。再读课文把握中心1.指导学生课堂上小组学习(圈画、批注):(1)为什么作者开头说“竹山门是我国抗击侵略者的一座血染的大门”?(2)课文是怎样描写葛云飞等将士“血染”竹山门场面的?课文还有哪些描写刻画了葛云飞的形象?(3)怎样感悟课文结尾“竹山门啊,

6、你是耸立在我国近代史上一座血染的丰碑!”蕴含的情感?2.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可适当补充人物或历史事件的简单介绍,来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1.以小组为单位研读课文,对关键的句段进行圈画、分析、批注。2.互相交流。(1)竹山门耸峙在我国浙江舟山的定海城南,是祖国东方的一座海上大门,在鸦片战争中,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敌我双方交火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最为激烈的战斗,5千多名清军将士全部血战而亡。(2)如:城头“龙旗猎猎”的场面描写;“声震海山”的阵前盟誓;还有战斗中对葛云飞壮烈牺牲时的“语言、动作、外貌和神态”等细节刻

7、画,无不展现了将士们英勇杀敌的豪气和血染竹山门的壮烈场面。而课文其他部分对葛云飞的描写也更生动地表现出了他的精忠爱国,如:守卫定海的清军将领葛云飞正请假在萧山老家守制,得知军情,即赴前线。行前,他在父亲留给他的两把佩刀上刻上字,一把刻“昭勇”,一把刻“成忠”,表示要牢记父亲教诲,奋勇杀敌,为国尽忠。母亲还亲手为他染黑孝服麻缍,语重心长地叮咛再三:“国之忠臣,即家之孝子!”等处。(3)竹山门上埋葬了5千多名将士,是我国近代史上抗击英国侵略的历史丰碑和精神丰碑,表达了作者对英烈们无比崇敬之情。同时,“血染的丰碑”告诫后人,学会对历史的清醒反思,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幸

8、福生活。1.注重培养学生圈画、批注等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