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共同体”创建的路径思考

“教育共同体”创建的路径思考

ID:16344453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教育共同体”创建的路径思考_第1页
“教育共同体”创建的路径思考_第2页
“教育共同体”创建的路径思考_第3页
“教育共同体”创建的路径思考_第4页
“教育共同体”创建的路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共同体”创建的路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共同体”创建的路径思考  教育共同体最理想的地域形态是学校,而学校并不是天然的教育共同体。因此,对于教育共同体理论探讨必须弄清几个问题:什么是教育共同体?为什么要形成教育共同体?教育共同体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一、“教育共同体”的概念  教育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的教育信仰,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共同的教育范式中的教育工作群体。通过教育共同体的形成能实现校际间的资源共享、均衡发展,最终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育的三体结构:教育共同体――教育范式――教育问题。从这个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活动不但是

2、教师和教育对象两者之间的活动,还包含着共同体、范式和教育客体三者的相互作用。教育共同体的形成是以教育范式为基础,教育范式联系着教育问题这一教育客体与教育共同体这一教育主体,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因此,要对教育共同体有所诠释的话,首先要弄懂教育范式。  “范式”一词,是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范式是指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型或模式。在库恩的范式理论中,其并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教育活动,首先是教师个人行为,需要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每个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时,都会遵循一定思维方式、规范、模式。换言之,教育范式就是指教育共同体中每个成员所认同的教育思想、观点、模式和模型等。一种教育范式的形成,便有相应的教育共同体诞生,也就是说,教育范式是教育共同体赖以生存的工具。  共同体直接引申自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斐迪南?滕尼斯,他认为的共同体就是指通过某种积极的关系而形成的群体,统一地对内外发挥作用的一种结合关系。在库恩的范式理论中有一个重要概念是“科学共同体”,就是由一些对某一学科或专业具有共同信念的人组成。其实,他们的本

4、质差不多,某种积极的关系就是一种共同信念,“体”则代表着群体成员不仅仅是一个。以此为基础,教育共同体就是指基于共同的教育信仰,为了共同的教育目标,在共同的教育范式中的教育工作群体。  教育共同体的表现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交叉的、多层次的。从宏观层次而言,教育共同体认真贯彻终身教育思想,融合家庭、社会、学校三大阶段;从中观层次来说,教育共同体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合,就包括城乡学校教育共同体、城区学校教育共同体;微观的教育共同体则是教师小群体、班级小集体的联合。而本文阐述的教育共同体是一种中观层面的联合,校际间的融合

5、、共建。  二、创建“教育共同体”的意义  教育共同体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将个体行为为主的教育活动转变成以群体行为为主的教育活动,形成一种教育集团。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实践而产生的教育范式,被教育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成员所认同、所采用。  ⒈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校与校之间形成教育共同体,无论是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资源的共享,还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经验的共享,都更加便捷。如组织学校教师听取专家讲座,进行教育论坛,新课程推进,教育科研与成果推广,中层干部队伍培养与素养提高等。如果形成教育共同体,那

6、就意味着共同体中几所学校优质资源都可以发挥与利用,这样不仅仅减少了设施的浪费,同时也减少了一些经费的支出。再者,假若教育共同体中某所学校承办某大型体育赛事,单靠该所学校的教师、器材设施等资源的支持远远不够,那么,就可以通过共同体内部学校之间的合作,实现器材设施、教师的共享与调配。这样不仅可让其顺利完成比赛任务,同时也减少了一定的资源浪费,促进校际间办大型活动组织能力的提升。这些都反映出,建设教育共同体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⒉学校均衡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

7、对学校均衡发展也想尽办法,家长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在“择校”,选择名气、口碑较好的学校,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好的学校不惜重金。正是受这样的风气影响,有些软硬件条件都不错的学校,由于没有好的口碑、好的名气,学生都不愿意就读,这就造成校与校之间发展不均衡。而教育共同体的出现,让共同体内部的学校挂上名校的头衔,共享着名校的优良教学传统,按名校的教育理念重新定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将缓解边缘学校生源差的问题,同时也使得那些想进入名校的学生多了一个选择,从而确保学校之间的发展日趋平衡。  ⒊教育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学校的相

8、对“封闭性”和“自主性”成了限制学校教育发挥自身能力的主要障碍,学校与学校之间缺乏交流、互动,校与校之间有着隐形的竞争关系、敌对关系,这样的现状造成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止步不前。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高呼多年,但是校与校之间仍以考试成绩的比拼定强弱,一贯采取着“鸟笼式”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低,是只会考试的“书呆子”。而教育共同体的形成,将适当地缓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