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 课件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 课件

ID:16351138

大小:8.62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8-08-09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 课件_第1页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 课件_第2页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 课件_第3页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 课件_第4页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 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物生理学血液循环 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血液循环(Circulation)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血液循环的功能:物质运输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体温内分泌功能揭开血液循环之谜古代的时候,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血管里是空气,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都这样认为。后来,人们发现血管里有很多血液,但这些血液流到哪里去了呢?这些血液像潮水一样在人体里流动,然后就消失在人体中了。17世纪初,有一位叫哈维的医学家对血液的流动产生了疑问,血液究竟到哪里去了?真的消失了吗?他决定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但从哪里着手呢?人死了,血液就不流动了,因此,解剖人体肯

2、定是不行的。有一天,刚下过一场大雨,哈维步行从学校回家,看见一群孩子在玩“水坝”的游戏。他们先挖了一条水沟,然后在水沟的中间挖了一个大水坑,在水坑的周围,用泥沙垒出一座“水坝”。水坝里很快就蓄满了水,快溢了出来。孩子们立即把水坝的一头扒开,水“哗”地一下流走了。孩子们哈哈大笑,哈维在一边也看得很有趣,突然,他脑子里灵光一闪:有了!血液循环之谜可以揭开了!哈维立即回到实验室里,找到了一只兔子。他用绳子扎住兔子的动脉血管…哈维反复进行试验,他不仅对80多种动物进行了试验,还对自己身上的血管进行了试验,试验的结果一致表明:

3、动脉血管里的血是从心脏里流出来的,静脉血管里的血是流回心脏去的。他发现心脏是这样进行工作的:收缩时,把血液压进动脉血管;放松时,静脉里的血又流回来。这样,一缩一松,一张一弛,就使心脏跳动起来,心脏的跳动又促使血液流动,这样周而复始,血液在体内不停地循环。就这样,哈维揭开了血液循环的秘密。英国医生哈维(WilliamHarvey,1578—1657)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离体心脏的实验研究,指出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首先,他通过实验发现,如果心室容纳的血液为56.8克,心跳每分72次,则一小时由心脏压出的血液应

4、为245.4千克,这相当于人体重的三四倍,这样大的血量决不可能是同一时间内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变成的,也不可能是同一时间内静脉所储存的,由此断定血液在体内必定是循环的。其次,他用捆扎手臂的实验证明,血液是从心脏经动脉流到静脉再流回心脏的。此外,他通过解剖和活体观察,发现动物心脏就像水泵,收缩时把血液压出来,舒张时又充满了血液,指出血液循环的动力在于心脏的机械作用。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给了生理学中的传统观念──盖仑的灵气说以致命的打击。从此,生理学发展成为科学。哈维因为这一成就而被誉为“生理学之父”。WilliamHar

5、vey1578—1657除上述两个循环路线外,部分组织液进入另一套封闭的管道系统,形成淋巴液。后者经小淋巴管、大淋巴管,再经左侧胸导管和右颈淋巴干分别进入左、右锁骨下静脉,形成淋巴回流,淋巴回流可视为体循环的一个旁支。第一节心脏的生理活动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二、心肌的生理特性三、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细胞Cardiacmyocyte工作细胞: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自律细胞: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末梢浦肯野纤维窦房结房室束,又名希氏束左右束支房室交界区心房肌心室肌心肌细胞跨膜电位:指心肌细胞膜内外存在着的电位差

6、。静息状态:兴奋状态:工作心肌:静息电位特殊传导系统:最大舒张电位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复极化过程极化状态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快反应细胞慢反应细胞末梢浦肯野纤维窦房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房室交界区心房肌心室肌快反应动作电位慢反应动作电位(一)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静息电位:-80~-90mVK+向细胞膜外流动所产生的K+跨膜电位或平衡电位K+外流:内向整流钾通道(inwardrectifierK+channel,Ik1通道)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不同:去极化迅速而复极化缓慢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不对

7、称持续时间长(200-300ms)特点普通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0、1、2、3、4五个时相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心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0期去极化的形成历时:1ms原因:细胞外的Na+快速流入细胞内--Na+内流(钠通道:INa通道)。复极化1期:快速复极化初期形成锋电位,历时10ms原因:Na+通道失活后,K+快速外流(瞬时性外向离子流:Ito),使膜电位下降。复极化2期:平台期历时:100—150ms原因:Ca2+缓慢内流(L型钙流ICa-L)与K+外流(延迟整流钾流IK)达到平衡,使膜电位长时间维持在

8、0mV左右。复极化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历时:100ms—150ms原因:Ca2+通道失活,Ca2+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IK和Ik1)形成。4期:恢复期原因:3期后,K+外流停止,膜上K+-Na+-ATP泵、Ca2+泵等活动,将Na+、Ca2+泵出,泵入K+,使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及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0期1期瞬时性外向离子流:ItoI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