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防洪二标的施工组织设计

铜陵防洪二标的施工组织设计

ID:16359324

大小:223.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8-09

铜陵防洪二标的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铜陵防洪二标的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铜陵防洪二标的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铜陵防洪二标的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铜陵防洪二标的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铜陵防洪二标的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徽省铜陵市防洪江堤应急工程公路代堤段(7+500--9+430)施工组织设计安徽省水利建筑安装总公司二OOO年二月十二日第一章综述1.1工程概况铜陵市江堤位于安徽省境内长江下游右岸,上起铜陵市平山矶,下至铜陵县城关镇余家桥,全长12.3km,本段7+500~9+430属铜陵市城市防洪江堤工程公路代堤段,位于铜陵市荷花塘附近的沿江中路,全长1930m,铜陵市江堤为二级堤防,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段防洪墙设计洪水位16.62m(吴淞高程系,下同)。该段设计标准为:防洪墙断面采用钢筋砼悬臂式结构,直墙厚0.3m,底板厚0.3-0.4m,墙底板

2、埋深1.0m,底板两端设深0.4m的齿墙,墙顶设宽1.8m的人行道,外侧为防浪墙,两侧设钢栏杆,人行道表面高程为18.3m(防洪墙沿沿江公路布置,其中7+500~8+130段墙轴线位于现公路路基上,轴线距路面外缘1.65m,墙内、外填土高程分别为15.5m、16.0m,填土宽度7.0m、60m,拆除原砼路面,在防洪墙在防洪墙内侧7m外新建7.0m宽的沥青路面,路面高程为15.3m左右,与现状公路平顺连接;8+130~9+430段墙段墙轴线由位于现公路路基逐渐过渡到公路外缘7.15m,墙内、外填土高程为16.0m,填土宽度分别为7.0m、6

3、.0m,外坡1:3,内侧7m外保留现有公路路面,内侧填土区砌筑路肩砼预制块与墙后公路分隔。防洪墙每隔2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0mm,设垂直和水平橡皮止水,内填沥青麻丝。在背水侧墙脚处沿墙轴线方向设一通长砂砾石导渗暗管,在墙基外脚全线设置防渗土工膜。另外,本段共设7座交通道口闸,闸身结构为钢筋砼整体结构,侧墙顶高程18.3m,厚0.6m,设主门槽一道,底板下设0.4m深齿墙。内侧两侧墙各设0.8m宽楼梯上下。交通道口闸位置表序号道口名称桩号净宽(m)1港埠二公司道口7+66072金隆硫金矿码头道口7+73043铁路道口8+13054小洲货

4、物道口8+50045砂厂道口8+85046硫酸码头道口9+24047金山路道口9+42041.1交通、水文、地质情况1.2.1对外交通本工程所处位置水陆交通便利。水路方面,长江航道可全年通航,附近有多家码头,运输船舶可直抵施工现场,施工中对外交通以陆路为主,市区有多条道路通往沿江公路(4+000铜港路、6+950兴隆路等等)。1.2.2水文本工程位于长江下游,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1℃,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1.9℃,历年最低气温小于0℃日数为36.7天(主要集中在1月至次

5、年2月)。工程所处区域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84.7mm,其中梅雨集中的5-9月份平均降雨814mm,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10月至次年5月长江年平均水位为4.71~10.0m。本区常年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1m/s。1.2.3地质铜陵市江堤保护区位于长江南岸的临江条带形冲积平原上,外临长江,内近湖洼,附近为丘陵岗地,各标段沿沿江公路,地面高程在14.5-15.5m,堤外滩地较窄。本堤段堤基土层座落在山前第四级全新冲积层上,该层总厚度在35m以上,大部分堤段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上部为弱透水性的粘

6、性土层,厚度一般在15-20m,以各类粉质壤土为主,局部有细砂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中的孔隙水,孔隙潜水贮存在上覆层中;孔隙承压水贮存在下卧砂层和砂砾石层中,并与江水边通。根据地质钻探结果,堤基地层大致分布如下:第一层分段叙述如下:第一段:7+500~8+875段为人工回填土层,分为两个亚层,其中1-1层位于路基表面为杂填土,夹粘性土,砖块,碎石,大石,矿渣等成分;厚度0.4~2.1m,层底高程12.83~15.08m。1-2层为素填土,以粉质粘土为主,夹重,中粉质壤土,中等压缩性,层厚不一,伪.3~7.1m,其中桩号8+495附近因是老砂场,

7、主要成分为粗砂,厚度达7.1m,两旁为中粉质壤土,厚度递减,层底高程为7.98m~13.24m。第二段:8+875~9+500段为人工填土层,分为两个亚层,其中1-1层为杂填土,夹粉质粘性土,碎砖,碎石,大块石,沥青,煤渣及建筑垃圾等成分;厚度4~6m,层底高程9.76~11.54m。1-2层无揭露,层底高程为9.76m~11.54m。第二层:分为两个亚层,2-1为中粉质壤土,局部夹粉质粘土,可~软可塑,中等压缩性,层厚2-4m,层底高程为7.54~9.24m;2-2层为淤泥质中粉质壤土夹薄层松土,极细砂,软~流塑,高压缩性,强度低,层底

8、高程为-3.24~-5.07m。第三层:分为三个亚层:3-1层:极细砂和细砂层,层底高程-5.51~-7.15m,稍~中密状态。3-2层:中细砂层,层底标底为-17.74m,中密状态。3-3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