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

ID:16370415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_第1页
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_第2页
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_第3页
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_第4页
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一、新课改的理论基础:(部分理论简介)  1、多元智能理论: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视觉•空间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存在智力。为新课改提供了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其核心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2、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个人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强调做中学;最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学生具有学习潜能并具备“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二、新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

3、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革课程评价标准,要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上的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总之,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

4、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一代新人。  三、新课程“新”在哪里?  (一)观念创新    新的课程功能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  1、课程的功能观:从“大课程”的观念来构建新的课程。教的过程、学的过程和评价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4、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

5、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5、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创新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2、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3、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

6、接受学习)  (三)评价创新:  1、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5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3、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4、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数学课程标准试题数学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10%1、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

7、的主旋律。3、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4、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5、、科学计算已经和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6、数学课程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特征:①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反映公民的数学需求。②课程内容的呈现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7、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数学课程目标从根本上明确了“学生为什么学数学”、“学生应当学哪些数学”和“数学学习将给学生带来什么”等有关数学课程的基本要素。8、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

8、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二、判断10%1、新课标三个学段:第一学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