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

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

ID:16375795

大小:3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9

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 _第1页
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 _第2页
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 _第3页
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 _第4页
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 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小学德育原则与方法研究论文  明清时期许多教育家在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主张。这些主张和当时人们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与内容的观点相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我国传统的小学道

2、德教育思想体系中,这部分内容也就具有更大的价值。  以爱养之,宽严相济  启蒙教育应以爱护儿童为出发点。所谓“爱养”,就是以慈爱的精神关心、爱护儿童,用说理的方法教育、感化儿童。  孩子六七岁时入蒙学读书,刚开始不大适应。此时教师应“不问知愚,皆当用好言劝谕,使知读书之高”;同时“勤于教导,使不惮读书之苦”。切不可一味训斥甚至“扑责”,因为这样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到八九岁时,儿童渐渐懂事,此时可适当采用责罚手段,但只能偶尔为之,才有效用。若经常使用,“则彼习以为常,必致耻心丧尽,顽钝不悛矣。”十四五岁时是对儿童进行道德

3、教育的关键期,此时须“循循诱掖”,使之“专心读书”。应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对聪颖者,应“单用善言警悟”,使其不责自成;对愚顽者,可适当予以责罚,但责罚后仍然要用“好言劝谕”、使其“知悔而能新”。否则,虽然采取了处罚措施,但却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同时,处罚学生还应当掌握时机,做到“四毋责”,即“空心毋责,方饭毋责,毋乱责,毋出不意从背后掩责”。因为这些都有害儿童的健康,故须绝对禁止[1]。  以爱养之,就要对学生负责。而要对学生负责,就必须严格要求,所谓“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2]然而仅仅严格还不行

4、,还须济之以宽。只有宽严相济,才能取得教育的成功。  所谓宽严相济,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年幼以宽,年长以严。儿童幼小时,“筋骨未坚,血气未满,心知未定”,因而胆子较小,见生人或异物,“不免心悸而神怖”。在其刚离父母而入学之时,若老师要求过严,则必然“恐惧而畏缩”。他们表面上虽不敢违背,但实际上内心却受到伤害,畏学、避学之心便由此而生。因此,当年幼儿童刚刚入学时,“教诲固不可缺,而保护尤所当慎”。此时要求可适当放宽一些。假如有的孩子“放纵无度”,也只须脸色严厉一点,“令其稍改即止”,切不可大声呵斥或扑责[3]。年幼以宽,

5、其目的在于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并“诱其入道”。儿童稍长,“则智计渐生”[4]。对年龄大的学生若要求过宽,单用诱掖的方法,则难以见效。故此时要求应当严一些。严是为了防止孩子学坏,使其能走上正道。  二是宽其辞色、严其课程。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应当宽厚一些,如表情和蔼,语言温和,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但在学习上则要从严要求,丝毫放松不得,不能有一点马虎。  三是家教素宽者则严,家教素严者则宽。对家教素宽的儿童应严格要求,然而由于他们一向松懈惯了,骤然从严管教,则“懦弱之子必病,顽劣之子必逋”[1]。所以,在刚入学时,不能操之过急,“

6、须缓缓约束”[2],耐心开导,反复劝说,当他们真正心悦诚服以后,再加以批评,帮助其改正缺点。至于那些家教素严的孩子,则可“稍济以宽”,“使其恋恋塾中”,孩子若热爱老师,喜欢上学,则“教理更易入”[3]教育效果必将大大增强。  顺其性情,寓教于乐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若按照儿童的特点,顺其性情,就能促进其发展;否则,便会阻碍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教育儿童“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那么,他们将一定进步很快。这就好比花草树木在春风吹拂、时雨滋润之下,“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以“

7、冰霜剥落”,其结果只能是“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4]。  要使儿童趋向鼓舞,就要“常存童子之心”,采用适合儿童特点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其乐习不倦”[5]。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可见乐之是学习的最高要求。儿童只有乐学,才能极大地发挥其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理解学习内容,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一般来说,儿童都喜爱音乐、诗歌和舞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组织儿童唱歌、跳舞,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欢乐的气氛中和愉快的情境下,教学效果将明显提高。  当然,教学活动还须以读书

8、为主。“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7]这样,学生才会爱读。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儿童喜爱并易于接受的内容,如历史典故,名人名言以及模范人物的事迹,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儿童听,他们定会兴趣十足,注意集中、精神振作。  读书贵简约,使学生易于理解。“今日进有功,以鼓发其兴致”[8]。当儿童感到学习并不困难,并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