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四县联考5月模拟训练文科综合

【历史】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四县联考5月模拟训练文科综合

ID:16377931

大小:481.2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历史】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四县联考5月模拟训练文科综合_第1页
【历史】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四县联考5月模拟训练文科综合_第2页
【历史】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四县联考5月模拟训练文科综合_第3页
【历史】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四县联考5月模拟训练文科综合_第4页
【历史】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四县联考5月模拟训练文科综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四县联考5月模拟训练文科综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东省潍坊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四县联考5月模拟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3.“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材料意在强调A.废除宰相的必要性B.设置宰相的重要作用C.君主专制的局限性D.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14.有人认为,如果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某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下列现象符合上述结论的是A.城市经济繁荣B.土地兼并严重C.程朱理学产生D.科举制度完善15.清

2、代早期,江苏宜兴任氏祠堂家祭的对象,一改按辈分排列祖先的惯例,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即是官员和有钱财的人,再次则是所谓有一善一行的人,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平民祖先。此类现象并非个例,引起了卫道之士的批评。这反映出当时A.宗法观念崩溃B.批判思潮产生C.君主专制强化D.商品经济发展16.直到1900年左右,中国文化一直在变,一直在反省,但没有对新奇贪得无厌的追求,没有古今的原则之争。追求新知,探求异乡的渴望,他们也不是没有,但不像17世纪欧洲文化那么普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文化的包容性B.小农经济的保守性C.文化专制的残酷性D

3、.闭关锁国的封闭性17.“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据此可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A.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为民族资本发展创造条件18.费正清提出:“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发展具有A.半殖民地性质B.半封建性质C.不平衡性D.先天不足19.“我国钢铁

4、工业能不能以最高的速度,比如说,每年产量的增长率不是百分之几、百分之十几或者百分之几十,而百分之百甚至更高的比例发展呢?答曰:可能性是存在着的,问题是我们想不想、要不要高速度?我们想要,就有,不想要,就没有。”上述认识导致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左”倾思想产生D.“二五”计划提前完成20.15世纪意大利学者重新发现了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著作《日耳曼尼亚志》,他们利用此书来证明意大利祖先拥有高度的文化和文明。这一发现直接推动了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近代科学产生D.启蒙运动521.“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

5、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为解决上述问题美国实行A.联邦制政体B.三权分立原则C.人民主权原则D.罗斯福新政22.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据此可知,推进英国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是A.新航路开辟B.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自由主义23.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把经济制度分为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认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自由,因为只有经济自由

6、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更为理想的发展。据此可知,弗里德曼主张A.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借鉴苏联计划经济体制C.减少对经济的干预D.实现计划和市场的结合38.(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国)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以至始皇。”汉武帝时,正式提出了“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选官标准,要求官员“皆有孝悌廉公之行。”——摘编自《通典·选举一》卷13(1)据材料一,指出选官标准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材料二《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描写“好官”东平府府尹陈文昭:“平生正直,秉性贤明。幼年

7、向雪案攻书,长成向金銮对策。常怀忠孝之心,每行仁慈之念。户口增,钱粮办,黎民称德满街衢;词讼减,盗贼休,父老赞歌喧市井。慷慨文章欺李杜,贤良方正胜龚黄”。(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水浒传》评价“好官”的标准。(6分)材料三科举考试旨在选拔官吏,1905年清朝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试题。其会试阶段共分三场(策论)。第一场,史论5篇。为古代中国王朝治国方略问题分析。(略)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精神)。造就人才,振兴实业。……盖东西各国所同,……三者孰为最急策”。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

8、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例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试陈教农之策”。5.“美国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