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ID:16382993

大小:84.5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9

【历史】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历史】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历史】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历史】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历史】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1、.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

2、.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3、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4、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3、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5、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抽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6、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

4、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7、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8、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

5、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9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9、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10、史籍记载:两

6、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势成奸伪之业”。此记载实质上反映出()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际效用不明显B、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都已超过官营手工业D、民营手工业的过度发展引起政府疑虑11、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即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由此可知,“六一居士”的取号()A、意在抒发使用者的某种情操B、意在表明使用者的爱好和理想C、意在传达使用者对国家统一的渴望D、意在自嘲使用者的穷困潦倒12、18

7、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临终之际在给清政府的《遗折》中说:“圣人万物为师,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中外臣工同心图治,勿以游移而误事,勿以浮议而怠功,尽穷变通久之宜,以尊国家灵长之业,则微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矣。”这表明张树声()A、已意识到洋务运动必将失败B、本质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C、认为民主潮流已无法阻挡D、并未放弃天朝上国的迷梦13、“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三位安徽籍英烈简表:姓名生卒家庭背景事迹宋玉琳1879—1911怀远城关人,家庭富裕,怀远“宫宋杨林”四大家族之宋氏族人。早年参加反清革命组织“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就读于安庆巡警学堂期间参加浙皖

8、起义失败,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程良1883-1911怀远城关人,家境贫寒,其父以瓦工为业。19岁肄业于安庆陆军小学,参加安庆新军马炮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