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里《蒙书讲义》我们为什么要读蒙书?

李里《蒙书讲义》我们为什么要读蒙书?

ID:16383961

大小:255.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8-09

李里《蒙书讲义》我们为什么要读蒙书?_第1页
李里《蒙书讲义》我们为什么要读蒙书?_第2页
李里《蒙书讲义》我们为什么要读蒙书?_第3页
李里《蒙书讲义》我们为什么要读蒙书?_第4页
李里《蒙书讲义》我们为什么要读蒙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里《蒙书讲义》我们为什么要读蒙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李里《蒙书讲义》我们为什么要读蒙书?导论:我们为什么要读蒙书?一、什么是蒙学?蒙学就是传统中国的启蒙教育。中国自古重视教育,视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命脉。《五经》中的《礼记·学记》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意思就是说要建立国家、治理人民,必须将教育放在第一位。要教化人心,培养淳朴的民风,也必须从教育入手。正是由于重视教育,我们民族才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明,并能够薪尽火传,继往开来。中国的教育起源甚早,有史可稽者能追溯到大舜时代。《五经》中的《书经》记载舜帝设有掌管教育的学官。到夏朝便出现了最早的学校。

2、周朝有了大学、小学之分。大学是对成人的教育,小学则是对儿童的教育。也就是说从周朝开始我国就有了最早的蒙学。古代教育主要分官学、私学两种形式。官学又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类,中央的学校叫国学、太学或国子监。地方学校汉朝分为郡、县、乡、聚四学。郡称学,县称校,乡称庠,聚称序。明清时分府学、州学、县学。私学则主要是书院和蒙学。书院出现于唐代,兴盛于宋元,是集藏书、刻书、教学、研究为一体的机构。书院主要是私办,但也有官办或民办官助。传统的蒙学则完全是私办,故称私塾。私塾是蒙学的主要形式。私塾不花国家一文钱,就建立起普及全国的蒙学体系

3、,使广大平民百姓的子弟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确实功莫大焉。私塾的老师大多是落第秀才。据统计,自开科举以来,中国约有十万进士,百万举人,千万秀才和上亿的童生。这上千万的秀才、上亿的童生就是私塾教育的庞大师资,这就使教育的普及有了充分的保障。私塾的校舍往往就是秀才先生的家或家族的祠堂。老师的工资或由学生各家分摊,或由宗祠负担。家族中贫困的子弟还可以免费入学。有时一个家庭有子弟到了年龄不去上学,族人还要追究父母的责任。私塾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教人识字和普及做人做事的道理与常识;二是为进入县学、州学、府学或参加科举考试打下基

4、础。对于普通劳动人民来说,蒙学主要完成第一个任务,对于经济稍富裕的人家或立志应科举的人家,蒙学还要完成第二个任务。蒙学的方法主要是诵读和习字。诵读又分为教书、背书、读书、温书四个环节。教书就是先生教读新书,因为古书都没有句读标点,先生在教读的过程中一边教学生认字,一边教学生断句,还在抑扬顿挫的吟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完一段新书,学生则自己熟读背诵,背得了就到先生面前去背诵。新书读背得了,先生再大致讲讲其中的意思。中国的古书大都有丰富而深邃的内涵,蒙学时期只需了解字面的大概意思,其中的深意则可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在人生

5、长河中去慢慢体会。蒙学不分年级,只以读书的多少来衡量进度,孩子们不说自己读几年级了,都说自己读了几本书。所谓读了几本书,也就是指背了几本书,古人把背书称为包本,即将这本书从头到尾背完。温书则是将以前读背过的书拿出来反复温习,以加深记忆。所以蒙学时代读背过的书往往成为学生的宝藏,终生难忘,终身受益。习字则分为描红、影本、临帖。传统蒙学习字都是毛笔,儿童在练习使用毛笔和磨墨的过程中本身就磨练了心性。描红即先生在学生的写本上用红笔写上生字,然后儿童去学写。影本则是学生蒙着字帖写字,以便掌握间架结构。临帖则是照着字帖写字。儿童

6、在私塾中反复写字,既掌握了生字,又训练了书法。故而受过蒙学教育的人基本都写得一手好字。儿童在诵读和习字的蒙学中不仅积累了知识,更陶冶了心性,培养了人格。二、历代最重要的蒙书及其价值为蒙学编写的教材,就是蒙书。被称为儒家群经之首的《易经》中有一卦叫“蒙卦”,“蒙卦”中讲:“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用正确的教育启蒙儿童是圣人的功业。正因为古圣先贤对蒙学的推崇,自古以来出现了大量的蒙书。最早的可追溯到周朝宣王时太史籀作的《史籀》15篇,为史官教儿童识字之书,已失传。秦朝有李斯作的《仓颉》、赵高作的《爰历》、胡毋敬作的《博学

7、》,汉朝有司马相如作的《凡将》、黄门令史游作的《急就》、扬雄作的《训纂》、蔡邕作的《劝学》,以上都是以教识字为主的蒙书,以《急就》影响最大。魏晋南北朝有束晳作的《发蒙记》、顾恺之作的《启蒙记》、周兴嗣作的《千字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千字文》。《千字文》是至今还在传习的蒙书。唐朝有《开蒙要训》、《太公家教》、《兔园策》,三书盛行一时,至今皆不传。宋朝有王应麟作的《三字经》、钱塘老儒作的《百家姓》、谢枋得编的《千家诗》、无名氏编的《神童诗》和《名贤集》等。《三字经》是蒙书巨著,影响至大,传诵至今。《百家姓》作于北宋初年,

8、是以姓氏编写的识字蒙书,共472字,除最后“百家姓终”李里《蒙书讲义》我们为什么要读蒙书?导论:我们为什么要读蒙书?一、什么是蒙学?蒙学就是传统中国的启蒙教育。中国自古重视教育,视教育为民族生存的命脉。《五经》中的《礼记·学记》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意思就是说要建立国家、治理人民,必须将教育放在第一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