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脑衰胶囊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doc

抗脑衰胶囊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doc

ID:16385827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09

抗脑衰胶囊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doc_第1页
抗脑衰胶囊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抗脑衰胶囊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抗脑衰胶囊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的有效方药。方法采用中药制剂与西药脑活素相对照探讨该病的临床疗效。结果使用抗脑衰胶囊对改善脑部循环障碍引起的痴呆有较好的疗效,长期使用可改善全身其他脏器的功能状况。结论抗脑衰胶囊治疗老年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关键词】抗脑衰胶囊;老年期痴呆老年期痴呆是以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等代谢紊乱为基础症变,进而脑实质萎缩。脑功能减退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1]。它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我院中风专科根据笔者20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抗脑衰胶囊”,对老年期痴呆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与脑活素治疗相对照,

2、观察两组的临床综合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及观察方法根据美国精神病协会《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对老年期痴呆的诊断标准,选择2004年1月~2006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病人为观察对象,共232例,随机选择对照组120例进行观察。抗脑衰胶囊治疗组232例,男121例,女111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65岁;病程2~22年。经西医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107例,血管性痴呆96例,其他29例。经颅CT检查证实有脑萎缩者198例,合并有腔隙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者162例,混合性痴呆12例。对照组120例,男65例,女55例;年龄最大78岁,最

3、小65岁;病程2~18年。其中阿尔茨海默病50例,血管性痴呆61例,混合性痴呆9例,两组资料临床统计均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入院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即进入治疗期时间为3周。治疗组采用我院制剂室特制的抗脑衰胶囊,每粒0.5g,每次6粒,1日3次,口服。对照组采用奥地利进口(施普善)脑活素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1日1次,静脉滴液,观察期间停用其他治疗痴呆的药物。其他的病证可采用对症治疗。抗脑衰胶囊配方:红参15g,西洋参15g,桑寄生30g,黑杜仲15g,首乌2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5g,天麻15g,罗布麻叶15g

4、,龟版30g,菟丝子15g,黄芪30g,僵虫12g,地龙12g,牛膝15g。共16味中药。1.3疗效评定标准[2]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者,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减少≥75%。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好转,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少于35%者。1.4统计学方法临床观察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疗效等级资料应用Ridh分析,组间比较统计资料作r检验。2结果2两组治疗痴呆等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232例,治愈96例,显效1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120例中,治愈10例,

5、显效10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统计学处理χ2=4.23,P<0.01,且抗脑衰治愈率40%,对照组仅为9%。有明显差异,且经过半年后、1年后的随访观察,治疗组所有病例的痴呆症状改善,比较稳定,且不易发,长期使用无毒副反应。对改善全身各脏器功能有较好疗效。3讨论老年期痴呆是当今老龄化社会到来时突出性疾病,它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往往是心脑肾等多种脏器病变的综合结果。根据我们临床多年的诊疗经验,这类病症往往病程长,发病急,一旦出现精神和神经方面的症状,在临床检查时多能查出相应的器质性病灶:它所造成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多是不可逆的,临床上

6、采用传统的和物理的治疗方法多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且病苦较大。我们中医从整体观念入手,抓住病变的实质,即肝肾阴虚为本,风火痰瘀阻滞经络为标,气血循环不畅,髓海失充,神失所养这些病理改变[2]。我们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脏腑整体功能,使先天后天之本相互滋养,气血运行通畅,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即可收到治疗脑髓不足这类痴呆病的最佳疗效。方中红参、西洋参培补元气;黄芪益气通络,当归、川芎补血活血,天麻、杜仲、僵虫、地龙熄风通络,龟版滋阴潜阳,诸药合用共奏补益气血,疏通经络,化痰熄风等功效,对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症为基础病变的痴呆,均能收到较好的疗效,长期

7、服用,可起到软化血管、维持血压,降血粘、降血脂,延年益寿的作用,实为老年人防病治病之良方。【参考文献】1王拥军.卒中单元.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2蔡光先,赵玉庸.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北京:中国医学出版社,2005,8.3王伟治.神经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