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现状.doc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现状.doc

ID:16397080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现状.doc_第1页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现状.doc_第2页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现状.doc_第3页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现状.doc_第4页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现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现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现状【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超声检查诊断,鉴别乳腺肿块在女性中常见,能否早期检出乳腺肿块并鉴别其良恶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临床关注的主要问题。超声是乳腺肿块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肿块的良恶性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4]。现将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现状综述如下。  1二维超声  二维超声是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和鉴别诊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它从形态学方面去观察肿块的声像表现。良恶性肿块都具有一定的声像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  1.1纵横比  纵横比即每一

2、个切面中肿块的厚度与宽度之比。良性肿块具有沿着乳腺组织解剖平面生长的特点,因而肿块的厚度常比宽度小,即纵横比常<1;而恶性肿瘤的生长常常脱离正常组织平面而导致前后径增大,故纵横比常>1。也有学者[4~7]报道0.77为临界值。白敏等[8]报道的57例乳腺癌,纵横比>0.77有46例,>1有11例。韩增辉等[9]报道的41例乳腺癌纵横比平均只有0.69。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探头的加压程度及测量界面选择等因素有关[7]。  1.2形态、边界、内部回声  良性肿块形态大多规则,边界清晰,有包膜,内部回声均匀。恶性肿块形态常不规则,无包膜,边界不清晰,呈蟹足样或毛刺状、角状改

3、变,内部多为实质性低回声,光点分布不均匀[1~4,7,8]。恶性肿块的前缘、侧缘有时可见不规则强回声晕(恶性晕)[2]。丁青薇等[10]观察88个乳腺恶性病灶,形态不规则占82.95%;内部回声不均匀占70.45%;周边呈锯齿状或毛刺样占80.68%。很多学者认为[2,3,8],边界的回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最为重要,是诊断的关键所在;“角征”、“毛刺征”、“蟹足样征”是乳腺癌的特异性声像表现,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小乳癌大多数边界清晰,形态较规则,无“蟹足样”或“毛刺状”外观[4,9,10],而一些良性肿块可表现为边界不规则,

4、毛糙,有角状突起[11],这应引起警惕。  1.3后壁回声及侧壁声影5  肿块的后壁回声是增强或衰减与肿块内所含的纤维组织及腺体成分多少有关。当肿块中的纤维组织含量>75%时可导致超声能量衰减乃至消失,反之则不变或增强。良性肿块只含有25%的纤维组织,故而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而恶性肿块内常含有75%以上的纤维组织,故而后方回声常衰减[1,3]。但某些病理类型如髓样癌和单纯癌,透声性良好,后场回声可无明显改变;部分侵润性导管癌可能由于中心坏死或淋巴细胞侵润,可出现后方回声增强;部分纤维腺瘤由于本身的硬化而出现后方回声衰减[3,4,8~10]。另外良性肿块因具有纤维

5、包膜而常见侧壁声影,恶性肿块大多无包膜呈侵润生长常无侧壁声影[2,3]。  1.4钙化  良恶性肿块内均可出现钙化。良性钙化与乳腺导管等分泌性疾病有关,常较恶性钙化灶粗大,多呈散在或短线状、弧形分布;恶性钙化为组织异常而产生的钙盐沉积,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常表现为微钙化,多呈簇状分布[3,7,11]。何金[12]报道的一组乳腺癌,微钙化检出率为85%。多数学者认为[3,7,12,13],微钙化灶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特异性达94.23%。  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  CDFI是二维超声的重要补充,它主要观察肿块内的血供情况。良恶性肿块的血供是有差

6、别的,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  2.1血流的丰富程度  血流丰富程度的分级通常分为四级[3]:0级为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1级为少量血流,肿块内见1~2个点状血流信号;2级为中量血流,肿块内见3~4个点状血流信号或一条管壁清晰的血管;3级为丰富血流,肿块内见4个以上点状血流或2条管壁清晰的血管。一般来说,恶性肿块的血供较良性肿块丰富,前者多为2~3级血流,后者多为0~1级血流[3,7,12]。杨光等[13]报道的乳腺肿瘤中,恶性组2~3级血流的占86.96%,良性组0~1级血流的占91.3%。虽然血流丰富程度与良恶性有关,但与肿块的大小亦有一定的关系。

7、一些较大的乳腺良性肿块内可观察到丰富的血流信号,而在一些小乳腺癌内却未见血流信号显示,这可能与肿瘤体积小,新生血管相对较少且管径较细,以及仪器的灵敏度的局限性,以致细小血管的低速血流难以显示等因素有关[8,11]。  2.2血流的分布部位  良性肿块的血流信号多出现在肿块的周边,多呈星点状;恶性肿块的血流信号多出现在肿块的内部,多呈中央穿入性血流[9,12]。姜燕茹等[15]认为,中央穿入性血流为乳腺恶性肿块的血管形态学特征,其特异性达86%。  2.3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  多数文献表明[9,14,15],乳腺恶性肿块的Vmax明显

8、高于良性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