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7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ID:16400655

大小:8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9

7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_第1页
7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_第2页
7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_第3页
7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_第4页
7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7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七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一、实验目的学习统计分析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几种基本方法,通过估算其遗传率和杂种优势表现的程度,进一步了解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二、实验原理生物界遗传性状的变异有连续的和不连续的两种。表现不连续的变异,称为质量性状。质量性状在杂种后代的分离群体中,对于各个体所具相对性的差异,可以采用经典遗传学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群体中各个体分组并求不同组间的比例,研究它们的遗传动态。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数量性状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重要性状,例如,人的身高、牲畜的体重、植株的生育期、果实的大小,以及种子产量的多少等。这类性状在自然群体或杂种后代群体内,很难对不同个体的性状

2、进行明确的分组,不能采用质量性状的分析方法,通过对表现型变异的分析推断群体的遗传变异,借助于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且各基因间的关系复杂,因此进行数量必状遗传分析时,往往从一对基因的遗传模型及其基因效应分析着手。设一对基因(A,a)构成的三个基因型AA,Aa,aa。d为纯合型AA、aa的加性效应值,一正一负,平均为0(即中亲值)。h为杂合型Aa的显性效应值,是加性效应基础上偏离平均值的增量,其值可正可负也可等于0,主要依显性作用的大小,方向而定。当无显性时,杂合型为加性效应(h=0),据此,可作出一对基因的模式如下。hAa-daa+

3、d0AA以此一对基因的模式为基础,提出若干假定,推广到多对基因。多基因作用有二种:(1)加性效应(多基因作用累加起来的);(2)非加性效应包括显性作用(等位基因间互作)及上位效应(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多基因的作用形式仍可表达如下:纯合型(AA和aa),其加性效应值分别为d和-d加性效应等位基因间无显性(h=0)基因基因作用效应部分显性(-dd或h<-d)非等位基因间………………上位性在对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时,一般常用方差(V)来度量群体内的变异程度。由于性状的发育不仅由基因型决定,同时也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4、故群体表型方差(Vp)应为基因型方差(Vg)和环境方差(Ve)所组成。假定基因型与环境之间没有相关和互作,则:VP=VG+VE因为基因型方差是由加性方差(Vd),显性方差(Vh)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性方差(Vi)所组成,故上式可进一步列为:VP=Vd+Vh+Vi+VE根据F2、B1(F1×P1)、B2(F1×P2)群体的方差组成分析为:VF2=D+H+VE(1)VB1+VB2==D+H+2VE(2)2×(1)--(2)得:F2的基因加性方差为:Vd=D=2VF2-(VB1+VB2)式中D=∑d2,是各基因加性效应方差的总和;H=∑h2是各基因显性偏差方差的总和。根据上述群体方差的组成

5、分析,要统计分析数量性状遗传试验的数据,并按公式分别估算遗传率、杂种优势、优势指数、势能比值、平均显性度及控制所测性状的最少基因对数。三、实验材料水稻不同穗长品种间杂交组合的亲本P1与P2,F1,F2回交子代B1和(F1×P1)和B2(F1×P2)的试验考种资料(数据附后)(水稻穗长这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分析数量性状的遗传点常常通过考查基因的显性程度,控制该数量性状的最小基因数以及遗传率等指标来描述。四、实验用具电子计算器五、实验步骤分析数量性状遗传重点常常通过考查基因的显性程度、控制该数量性状的最小基因数以及遗传率等指标来描述。1、基本参数的计算(1)计算各世代的平均数()

6、、方差(V)及标准差(S)=∑X/N①V=∑(-X)2/(N-1)=(∑X2-(∑X)2)(N-1)②=(∑fx2-(∑fx)2/N))N-1S=(为平均数,N为总个体数,∑(X-)2为各个小区个体值与该小区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f指分组的各组次数)(2)计算环境方差(VE)F2的环境言差一般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下列估算VE=1/3(VP1+VP2+VF1)(水稻自花授粉作物)  ③=1/2(VP1+VP2)(适用于无F1的数据)=VF1(适用于异花授粉作物)2、遗传率的估算遗传率是指一个群体内某数量性状由于遗传原因引起的变异在表现型变异中所占的比值。广义遗传率()指基因型方差占表现型方

7、差的比值;狭义遗传率()指加性方差表现型方差的比值。①广义遗传率()=VG/VP×100%=(VF2-VE)/VF2×100% ④=[VF2-(VP1+VP2+VF1)]/VF2×100%②狭义遗传率()=VD/VP×100%=[2VF2-(VB1+VB2)]/VF2×100%   ⑤3、杂种优势和显性程度的估算杂种优势是指杂种一代(F1)在产量、生活力、生长势、抗逆性及适应性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一般用杂种优势率(RH),即平均优势、超亲优势、或杂种优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