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与周作人美文中的“情”探析

朱自清与周作人美文中的“情”探析

ID:16407475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朱自清与周作人美文中的“情”探析_第1页
朱自清与周作人美文中的“情”探析_第2页
朱自清与周作人美文中的“情”探析_第3页
朱自清与周作人美文中的“情”探析_第4页
朱自清与周作人美文中的“情”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朱自清与周作人美文中的“情”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朱自清与周作人美文中的“情”探析  【摘要】朱自清与周作人是现代中国非常杰出的散文大家,两位同是写作美文――艺术性的记叙抒情散文的高手,但美文在他们两人笔下展现出各自的风采。他俩在散文美学原则的追求上有一定的相同之处,都认为散文要表现自己,要抒发作家个人性灵,但朱自清、周作人由于人生经历和性格的不同,在其美文里情感的表达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朱自清;周作人;美文中的“情”;探析  重情是朱自清美文的最主要特点。有人说朱自清的散文“以情胜”,是很有见地的。他的散文最能打动读者心的,还是他所抒之“情”。他的散文或描摹世态、怀人抒情,或即景写情、融情于景,或融情入理

2、、以理蕴情,无论叙事、记人、写景、说理都贯注一个“情”字,特别是在表现与人的关系的一类散文中,正是其中的“情”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擅长于抓住一些典型场面,或用朴素、自然、幽默的口语;或用精炼、形象的诗一般的文学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以抒发其浓浓之情。  如《给亡妇》,表达了一种“诚知此恨从来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生活感受和作者的悔、恨、悲的情绪。作者采取对话的形式将夫妻间心灵相通、惺惺相惜的深情表现得更为深切、殷厚。由亡妻对我的思念和爱来反抒我对亡妻的思念和爱,夫妻之间的思念相互投射,使情义相互衍生,一方情愈深,思念愈切,另一方的意就愈真;一

3、方意愈真,另一方的情就愈缠绵,互相辉映,情切而辞发,朴素而真挚。在对亡妻情绪的表达上,赞扬中有惋惜,疼爱中有哀怨,把感情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当读者和作者一起感受他的不幸和哀痛时,也咀嚼了作者人生的艰辛,感受了没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心灵,其实这人生的痛苦来自阴霾的社会,沉闷的气氛也同样因社会而起,才使家庭生活笼罩了一层灰暗和昏景。实质上,朱自清通过对亡妻的怀念展开了对社会的控诉,宣泄了个人郁闷和对多难时代的愤慨。朱自清散文所抒之“情”尽管情浓似酒,情深似海,但文中的情绪并不强烈,偏激,抒情风格是真挚而节制的。  朱自清是个真挚的人,和他交往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看法

4、。真挚是朱自清人格的重要特征,而其人格渗入到文字当中,即形成朱自清真挚的抒情风格,同时散文的外在的话语有着明显的节制感,这是属于朱自清的独特的抒情风格。且以《背影》为例,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所有的感情均在“最”字上。接下来的全是家常话,“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轮到感人至深的场面,依然如此,只不过更加写实罢了:“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个胖子,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

5、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在上面,两脚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一长段,除了“蹒跚”一词外,基本全是白话。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只是微微点到:“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在结尾,心中的万般情感收敛在“晶莹的泪光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的几句话中。  朱自清是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知识分子,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是其人格构成的根基。儒家风范崇尚自我外观的适度,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情感的表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这种风范就是节制。然而抒情的节制并不意味着情感淡薄。所谓节制是

6、词语表象上的节制,而不是内在情感的遏止。内在感情的真挚和形式上的节制相反相成。外在的节制不仅不会对情感的抒发形成抑制作用,反而能使语句内部产生更大的张力,以诱使读者进入作品本身的感情世界中,意会那“不尽之韵”、“未完之象”。  与朱自清美文中“情”的浓郁而节制所不同的是,周作人的美文中,感情是淡中蕴涵着浓的,在感情方面的叙述一直是淡化的,用一种平凡人波澜不惊的语调,叙述自己也许翻江倒海的心境。他曾经明白表露过这种选择的原因:“人的脸上固然不可没有表情,但我想只要淡淡地表示就好,譬如微微一笑,或者在眼光中露出一种感情,恋爱与死可以算然是例外,无妨有较强烈的表示,但也

7、似乎不必那样掀起鼻子露出牙齿,仿佛是要咬人的样子,这种嘴脸只好放到影戏里去,反正与我没有关系,因为二十年来我不曾看电影。”  周作人理性持重的个性,使他对情感外露的作品难以亲近,他的阅历与博识,也使他过早地形成一种“中年心态”,他自己不会轻易动情,也不会在他的散文里让读者激动,他甚至把因看小说而激动的读者,冷嘲为“呆鸟”(《立春之前。明治文学之追忆》)。周作人早期的几篇名作,如《故乡的野菜》《乌蓬船》《喝茶》,文中所体现的情思,都不是酣畅淋漓、神采飞扬,而是低徊涩滞,简慢淡远的。如《喝茶》所沉醉的是“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

8、之闲,可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