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

ID:16407935

大小:1.36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8-08-09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_第1页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_第2页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_第3页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_第4页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给水课程设计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书组别:第四组组员:彪艳霞、沈晓慧、施谊琴、杨佳莉赵文洁、陈艳丹、倪晶晶、赵维诘钱嘉骋、张旭指导老师:刘洪波专业:环境工程学院:环境与建筑学院某自来水厂工艺设计说明书第一章概述1.1设计任务及要求《给水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经常能用到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其基本理论、熟悉和掌握给水厂(自来水厂)设计的原则、步骤与方法,独立完成相关工艺选择、主要构建筑物设计计算、设备选型,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分析及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

2、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开展此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1.给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工艺设计;2.给水处理常规构筑物如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加氯间等构建筑物的工艺计算;3.合理优化布置处理厂的平面与高程。1.2基本资料1.2.1水厂规模与基本情况水厂1:某市地处长江下游(东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7℃。春(4月-5月)、秋(10月-11月)较短,冬(12月-次年3月)、夏(6月-9月)较长。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年平均气温20℃,最冷月平均温度3℃,

3、最热月平均温度35℃,最高温度39℃,最低温度1℃。年平均降雨量1325mm,80%以上的降雨发生在6月至10月的五个月中,多年平均最大时降雨量为59.45mm,最大日降雨量为156.2mm,常年最大风速为2.9m/s,主导风向为西南风。该市水源主要为地表水,拟建一给水厂,以地表水为水源。(1)水厂近期净产水量为:15万m3/d。(2)水源水质资料:分析项目单位测定值最大最小水温℃33.5℃2.3℃色度度403浑浊度度80小于10pH值9.16.8细菌总数个/ml101030大肠菌群个/ml10<3BOD5mg/L82CODMnmg/L52氨氮mg/L0.50.1总硬度

4、度255酚μg/L50铜mg/L0.650铁mg/L0.30锰mg/L0.10砷mg/L-0锌mg/L0.240硒mg/L00氰化物mg/L00汞mg/L00铬mg/L00镉mg/L00(3)河水洪水位标高90.5米,枯水位85.0米,常年平均水位标高88.2米。(4)地质资料:给水厂地区高程以下0~3.2米为粘质砂土,3.2~6米为砂石堆积层,再下层为红砂岩。地基允许承载力为2.80公斤/厘米。(5)厂区地形平坦,平均高程为98.50米,水源取水口位于水厂西北60米,水厂位于城市北面2km。(6)二级泵站扬程(至水塔)为40米。第二章总体设计2.1净水工艺流程图1某水

5、厂水处理工艺流程图(以地表水为水源)2.2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2.2.1药剂溶解池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采用计量泵(柱塞泵或隔膜泵),不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

6、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2.2.2混合设备由于该水厂水量较大,不能使用管式混合器,我们采用机械混合池混合絮凝剂和原水。2.2.3絮凝处理构筑物的选择絮凝设备的基本要求是:原水及药剂经混合后,通过絮凝设备应形成肉眼可见的大的密实絮凝体,絮凝形式较多,主要有水力搅拌式和机械搅拌式等,我国在水力絮凝池的新型池型研究上已达到较高水平。水力絮凝池中的隔板絮凝池是应用历史较久、目前仍常应用的絮凝池型,有往复式和回转式两种,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所以作为水里絮凝池的基础,往复式隔板絮凝池的原理和运行经验对现在的水厂絮凝设计具有重要意

7、义。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虽然节省絮凝时间、减少水力损失、保护絮凝体不被破坏、使出水分布均匀等方面较新型絮凝池型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在设计合理、运行条件控制恰当的情况下,其絮凝效果也较好,而且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本课程设计选择往折板絮凝池作为絮凝构筑物。2.2.4沉淀池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池中分离出来以完成澄清的作用。设计采用斜管沉淀池,沉淀效率高、占地少。相比之下,平流式沉淀池虽然具有适应性强、处理效果稳定和排泥效果好等特点,但是,平流式占地面积大。而且斜管沉淀池因采用斜管组件,使沉淀效率大大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