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走向赋权还是去权——赋权视角下对两类劳工服务组织的比较研究

社会服务走向赋权还是去权——赋权视角下对两类劳工服务组织的比较研究

ID:16411296

大小:1.54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9

社会服务走向赋权还是去权——赋权视角下对两类劳工服务组织的比较研究_第1页
社会服务走向赋权还是去权——赋权视角下对两类劳工服务组织的比较研究_第2页
社会服务走向赋权还是去权——赋权视角下对两类劳工服务组织的比较研究_第3页
社会服务走向赋权还是去权——赋权视角下对两类劳工服务组织的比较研究_第4页
社会服务走向赋权还是去权——赋权视角下对两类劳工服务组织的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服务走向赋权还是去权——赋权视角下对两类劳工服务组织的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社会服务走向赋权还是去权?——赋权视角下对两类劳工服务组织的比较研究许怡(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摘要]面向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服务已经成为了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领域。本文借助赋权理论视角,对两类劳工服务——草根劳工组织与社会工作组织的服务进行了对比性的分析。本文通过对两类组织的起源、理念、活动形式等方面比较发现:草根劳工组织更倾向于使用赋权手法提升服务对象的能力和意识,并且鼓励集体性的社会行动,从而推动该群体状况的改善;而社工类组织则更多扮演着功能主义式的修

2、补者角色。对劳动权益问题的回避与对工人家庭生活服务的侧重,体现了社工组织对现有结构的维护作用。围绕赋权视角与追求社会公正的社工价值观,本文尝试探讨这两类组织扮演不同角色背后的动力机制,并且对目前社工组织的劳.X-N.务实践提出反思与批判。本文作者认为,只有当社会工作不再被视为一种专业的商品或者国家的延伸机器时,社会工作才可能回归人本主义的关怀,回归激进主义的社会行动,推动社会朝着更公平公正的方向前进。[关键词]赋权视角农民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基金项目]本研究由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另外

3、,本课题为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转型中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研究”(12&ZD007)阶段性成果,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建设背景下的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12AZD027)。[作者简介]许怡(1982一),女,广东人,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讲师,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社会运动、农民工、劳工社会工作。[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72(2014)01—0038—09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尽

4、管绝大多数NG0是公益一、新管理主义下的社会组织重组性质,为弥补公共服务的不足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主要经历但NGO作为相对独立于政府的社会组织,又或受了两拨浪潮。第一拨浪潮是民间社会组织(又称到境外基金会的资助,合法身份难以保证,其生非政府组织/NGO)的蓬勃发展,始于1995年世界存状况往往取决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一些维权类一38—万方数据!』j{“lil豢鬻獭豢i瑟囊篆ii

5、

6、溪爹鬻豢寨囊豢黎鬻熏纛纛豢鬻黎戮鬻蒸愁l的NGO更被政府视为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定的因推动农民工状况

7、改善的意义。本文为经验研究,素,受到严密的管控。随着对国际经验中的柔性数据来源均为笔者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所做管理和新管理主义的借鉴,政府通过引入专业社的田野调查以及深入访谈。本文所讨论的社会组会工作来代替对外来NGO的需求①,这就形成了织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组织为主,但不仅限于该第二拨以社会工作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发展地区。浪潮。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和组织发展通过二、草根劳工组织与社工组织概况一系列中央级政策文件②的发布获得国家的认定,并且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下获得飞改革开放后的三十

8、年,中国社会面临快速社跃式的发展。两拨社会组织的发展浪潮暗示了这会转型,急剧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引发了大量样一种逻辑:与其让独立性较强且不好操控的的社会冲突和矛盾,其中劳资冲突最为频发。农NGO日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公共领域,不如通过民工群体现已成为我国城市中的劳动力主体,他国家行政力量扶植专业的社会工作组织,通过合们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的合作治理的方式对其实行管控。借鉴新管理主义的法权益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据国家统计局颁经验,政府将社会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形式对外招布数据显示,我国劳资

9、争议的数量过去十多年间标,通过引入竞争机制以及一系列标准化、科层一直呈上升趋势,官方记录的受理案件数由1995化的管理方式,对“承包”该商品的各种社会组织年的33,030件增长到2010年的600,865件,增进行管控。长18倍之多。⑥劳资矛盾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在此背景下,我国社会组织的构成类型在很中国社会面临大转型之时,劳方与资方的利益没大程度上被重组。有关数据显示,自2011年开始,有获得平衡发展。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发全国社会组织的数量迅速增长,其中以社会服务展,忽视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

10、维护;大多数企类的民办非企业和社会团体增长最为迅速③,这些业则在经济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法律意识淡新注册的社会服务类组织多为(类)社会工作机漠,不惜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很多来构。另一方面,以工商注册方式从事公益活动多自农村地区的劳动者也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保年的NGO在尝试转变注册身份,登记社会组织时却屡遭障碍;④在深圳,数家从事劳工服务的NGO还遭遇了“集体被迫搬迁”。⑤NG0的生存空间岌岌可危。两类社会组织的不同遭遇暗示了怎样的社会①朱健刚、陈安娜:《嵌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