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

ID:16412890

大小:4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9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1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2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3页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设计兰大附中钱家锋一、教材内容分析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从1840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第一目“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描述了我国近代大城市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其在衣食住与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第二目“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则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物质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变化状况,特别强调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表现和一些新风尚的表现。把历史的视角投入到普通的民众

2、中去,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崭新趋向。本课属于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的第一课。这一单元是整本书中经济发展的具体化表现,单独来看,它又是介绍社会生活史的内容。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吃、穿、住、行及社会风俗的变化,而本课正是介绍了近现代以来人们吃、穿、住及社会风俗的变迁,因此在整个单元中占据主要地位。经过前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相关史实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正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涌入和中国重大历史事件,逐渐地改变了人们的生

3、活。因此从整个必修二的内容结构来看,本课是前三个单元知识一个很好的落脚点,对于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树立“历史就在身边”的意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学情分析在义务教育八年级有过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范围只局限于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且主要侧重现象的描述与感性认识。学生都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吃穿住及社会风尚的变化对他们来说都有着切身体会,而他们的爷爷奶奶则经历过建国初甚至解放前的历史。因此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通过图片、访谈、切身体会等会有比较直接的感性认识,容易激发学习兴趣,易于调动学生思维

4、。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中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等内容,了解到了鸦片战争后中西方交往逐渐密切的史实。但是对于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同时代背景之间的联系,学生还是缺乏有效的认识。本课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应侧重于原因的理性分析。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以近现代中国服装的变迁为主,掌握近现代中国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通过分析中国近代以来服装变迁的规律和原因,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2、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供大量近代以来不同时代服饰

5、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研习中国近代以来服装的变迁史,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史料研习和多角度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2)引导学生从身边事例中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并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旗袍等服装的变迁,感受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不断改革开放、吸收外来文明的同时,深入挖掘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放自信、不断创新”的态度,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在物质生活与习俗等方面质的飞跃。四、教学重点:近代以来中国服装的变迁重点

6、的凸显:以中国近现代服装的变迁为线索贯穿整节课的教学。五、教学难点:揭示近代以来中国服装变迁的历史内涵难点的突破:展示相关的图片,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和讨论,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史实分析服装变化的历史内涵。六、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部分范冰冰在第63届戛纳电影节开幕式红地毯上的礼服引起轰动→中国特色的服饰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认可的原因是什么?→服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尚面貌→4从近现代服饰演变看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二)新课学习部分课堂探究一:从长袍马褂到西装到中山装从溥仪

7、在不同时代的照片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溥仪穿着的变化,探究以下问题:1、清末西装传入中国后清政府对国人穿西装持什么态度?2、西装大约是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流行?为何流行?3、中山装的设计理念中包含了孙中山的哪些治国思想?重点强调:说辛亥革命是一场“革命”,不仅是从它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了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中华民国而言的。其实,辛亥革命还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革命。阅读课本65页“历史纵横”了解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变革的相关史实。课堂探究二:从传统旗袍到改良旗袍比较清末满族传统旗袍和民国后改良旗袍,归纳演变的特点。板书1:一、鸦片战争后至新

8、中国成立1、表现:(1)男子:长袍马褂到西装到中山装(2)女子:传统旗袍到改良旗袍。(宽松肥大到称身适体、短袍窄袖)2、服饰特征:中西结合,新旧并存。3、变化原因:受西方文化、革命思潮的影响,人民审美观念、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课堂探究三:从列宁装、布拉基到绿军装1、为什么新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