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湾初设说明书11.1.24(复审修改)

水磨湾初设说明书11.1.24(复审修改)

ID:16425186

大小:6.90 MB

页数:290页

时间:2018-08-09

水磨湾初设说明书11.1.24(复审修改)_第1页
水磨湾初设说明书11.1.24(复审修改)_第2页
水磨湾初设说明书11.1.24(复审修改)_第3页
水磨湾初设说明书11.1.24(复审修改)_第4页
水磨湾初设说明书11.1.24(复审修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磨湾初设说明书11.1.24(复审修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水磨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修改版)前言一、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水磨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整合的核准文件,参与资源整合各矿井名称及隶属关系,资源整合后矿名及隶属关系。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9号),按照“资源整合、关小上大、联合改造、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指导方针重组整合的精神,原大同市左云县马道头乡水磨湾煤业有限公司和原大同市左云县马道头乡龙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重组整合,整合后称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水磨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后的水磨湾煤矿由原大同市左云县马道头乡水磨湾煤业有限公司

2、和原大同市左云县马道头乡龙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而成,重组整合主体企业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原大同市左云县马道头乡水磨湾煤业有限公司批准开采18、19、22、25号煤层,井田面积3.7410km2,生产能力300kt/a。原大同市左云县马道头乡龙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开采18、19、22、25号煤层,生产能力150kt/a,井田面积2.1849km2。整合后生产能力批准为900kt/a。二、编制矿井资源整合设计的依据(一)大同市煤田地质勘探队2010年6月编制的《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水磨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及批复文件。(二)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

3、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9号文件《关于大同市市直和左云县、大同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三)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文件晋煤规发[2006]269号《关于加强煤炭资源整合矿井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四)山西省左云县水务局关于水磨湾煤业有限公司大峪河水磨湾段的水文情况说明。(五)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12月7日下发的《采矿许可证》。(六)《设计委托书》。290太原市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水磨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修改版)(七)矿方提供的现有生产系统,井筒、设备和设施等有关图表资料,以及外部协作的意向意

4、见;(八)《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规程、规范和技术政策。三、设计的指导思想结合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9号),按照“资源整合、关小上大、联合改造、淘汰落后、优化结构”的指导方针重组整合的精神,在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及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煤炭工业建设、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程》、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等的前提下,充分体现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及产业政策,结合矿井的资源和外部条件,合理布置矿井的开拓开采系统,在充分满足矿井安全生产要求的前提下,简化地面生产系统,适当减少行政、福利设施,坚持求实、创

5、新、效益的原则,根据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水磨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尽早投入生产为基本点,力争通过精心设计和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及科学管理,将该矿井建设成开发规模合理、安全生产条件好、机械化装备水平高、见效快、效益好、初期投资少的现代化矿井。四、资源整合设计的特点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0kt/a。2、井口、工业场地位置及开拓方式为节约投资,尽可能合理地利用已有井筒,设计利用改造原水磨湾矿井主、副斜井井筒、原龙湾矿井主斜井改造为人员运输斜井及其相应的场地设施,并在水磨湾矿井北侧新建回风立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一水平布置在22号煤层,二水平布置在25号煤层,辅助水平设在1

6、8-19号煤层。3、井筒利用原水磨湾主斜井,装备带宽800mm大倾角胶带输送机提升,担负整合后全矿井的煤炭提升任务,兼做进风及安全出口。刷大改造利用原水磨湾副斜井,装备JK3.5×2.2/31.5型矿用290太原市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水磨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修改版)提升机,采用单钩串车提升,担负全矿井矸石、材料及设备等全部辅助提升任务,兼做进风及安全出口。刷大改造利用原龙湾矿井主斜井做为全矿井专用人员运输斜井,担负全矿井人员升降任务及安全出口。在原水磨湾矿井北部新建一座回风立井作为全矿井专用回风立井,装备封闭梯子间担负全矿井回

7、风任务及安全出口4、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矿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共布置一个18-19号煤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和两个18-19号煤层综掘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为全部垮落法。5、井下运输井下煤炭运输均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方式,辅助运输采用无极绳连续牵引车和调度绞车牵引1.0t矿车运输。6、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主、副、人员运输斜井进风,回风立井回风。7、工业场地布置本次设计的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水磨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业场地分为以下几块:矿井工业场地:利用原水磨湾煤矿工业场地,设有主斜井、副斜井、主要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