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康复课件

中风偏瘫康复课件

ID:16431683

大小:3.05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8-09

中风偏瘫康复课件_第1页
中风偏瘫康复课件_第2页
中风偏瘫康复课件_第3页
中风偏瘫康复课件_第4页
中风偏瘫康复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风偏瘫康复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脑卒中偏瘫一.概述:脑卒中又称中风,常由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多以偏瘫形式出现,俗称半身不遂。它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梗塞发病很快,发病以秒计;脑血栓以分计;脑出血以小时计;如果仅是短暂性脑缺血,则常可在24小时内恢复。根据流行病学推算,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150万人,幸存者中约70%~8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1998年的统计,脑卒中死亡率占死因的第二位,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二、脑卒中运动功能评估1.常采用Bruunstrom评价法;2.bobath评价法3.上田敏法及fugl-meyer法;不宜用肌力评价法。Brunns

2、trom提出偏瘫恢复的六阶段理论:1、弛缓状态(阶段1)2、出现肌张力,联合运动(阶段2)3、进入肌痉挛、共同运动、原始姿势反射(阶段3)4、出现分离运动(阶段4)5、分离运动增强(阶段5)6、痉挛基本消失,协调运动基本正常临床上通常把它简单分为三期第一期——软瘫期,无肌肉运动;第二期——硬瘫期,肌张力增高;第三期——恢复期,肢体各种运动接近正常。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特征之一,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侧各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痉挛,因此患者的姿势和运动都是僵硬而典型的,上肢表现为典型的屈肌模式(或称屈肌优势),下肢表现为典型的伸肌模式(或称伸肌优势)。充分了解偏瘫患者

3、的痉挛模式对于这些患者的评价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脑卒中后,最常见的表现是在三方面:1、运动障碍2、感觉障碍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3、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偏瘫时,由于血管运动障碍导致皮肤血管收缩或扩张,常出现患侧躯干及上下肢的出汗异常。重要的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导致排尿、排便障碍,其影响患者的康复预后。直肠障碍以便秘为多,膀胱障碍则以尿失禁为常见。脑卒中后的膀胱障碍表现为无抑制性膀胱,为神经原性膀胱的一种,即膀胱的感觉正常,容量小,无残余尿,排尿突然,甚至尿失禁。三.预防1、一级预防:主要预防脑卒中的发病因素,可从危险因素抓起,防患于未然,使卒中不发生或少发生。脑卒中的

4、危险因素很多,具体预防措施有:注意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限制烟酒入量,适量运动,保持身心健康。2、二级预防:脑卒中发生后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尽早开始康复锻炼,防止功能障碍的发生。为避免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的发生,应在疾病早期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减少残疾发生。3、三级预防:出现残疾后尽量减少残疾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影响。四、脑卒中的康复措施康复原则:目标是通过以物理疗法,作业疗法为主的综合措施,最大限度的促进功能障碍的恢复,防止废用和误用综合征,减轻后遗症;充分强化和发挥残余功能,通过代偿和使用辅助工具,以及生活环境的

5、改造等,争取患者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脑卒中的康复训练分为四期临床期:体位变换、良好的肢体功能位、被动活动关节、良好的护理措施。离床早期:肌力增强训练、神经肌肉促通术、起立准备训练、进食动作、转移动作和坐位平衡训练。离床后期:继续进行肌力增强训练,起居移动动作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改善语言交流障碍。恢复期:关节可动度的维持,户外步行,家务动作训练,兴趣的开发,职业前训练。(一)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康复护理康复应从急性期开始。一般只要不影响抢救,病后随即可施抗痉挛体位、体位变换(翻身)和轻柔的肢体被动活动。可通过神经促通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技术实现。首先应着眼于患侧

6、的恢复,其次才是代偿。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康复包括以下方面保持抗痉挛体位体位变换肢体被动运动床上翻身训练桥式运动坐位训练站位训练步行训练作业训练1、保持抗痉挛体位其目的是预防或减轻以后易出现的痉挛模式。见下图取仰卧位时:A取健侧卧位时:B取患侧卧位时:C患手的固定方法:DABC2、体位变换主要目的是预防褥疮和肺感染,另外由于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因此应不断变换体位,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一般每60分钟到120分钟变换体位一次。3、患肢被动活动、按摩主要是为了预防关节活动受限(挛缩),另外可能有

7、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输入的作用。先健侧后患侧,先近端后远端,动作轻柔缓慢。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和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髋关节外展和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在急性期每天做两次,以后每天一次,每个动作3~5遍。4、床上翻身训练及移动尽早开始肌肉主动训练,防止废用性肌萎缩。A.仰卧位翻成侧卧位B.仰卧位翻成俯卧位C.床上移动5、坐位平衡训练及坐站转移坐位是患者最容易完成的动作之一,也是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站立、行走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所必须的。从健侧翻身坐起(见图)从患侧翻身坐起注意病人第一次坐起时,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可先将床头慢慢抬高,

8、逐步过度到坐位训练。病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