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上邓稼先学案

鲁教版七上邓稼先学案

ID:16441114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9

鲁教版七上邓稼先学案_第1页
鲁教版七上邓稼先学案_第2页
鲁教版七上邓稼先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鲁教版七上邓稼先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邓稼先课型:研读课 学习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2.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温馨提示:学习语文尽量做到看书读文必动笔,点、画、圈、批勤动手,字词陌生不放过,长文段落编序号,专心读文记文意,俗事文情典故理,语言文貌体悟细,修辞逻辑莫忘记。回答问题不看文,凭借记忆来答题。一.课前学习(初学识记课文内容,汲纳新知练习记忆)读文要求:默读全文一遍,遇到陌生的字词、随手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先弄清下列问题。(一)邓稼先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答:

2、                                                       。(二)文章共由六部分组成,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答:                                                       。读文要求:默看课文,边看课文边看文下注解边画出不解的语句。读文结束,完成下面要求。(三)写出陌生的字词并查阅工具书注音解释。1.陌生的字是:     (     )       (     )       (     )   

3、     (     )         (     )       (     )       (     )       (     )2.不理解的词语是:它在文中的含义是:(1)           :                                                。(2)           :                                                。(3)           :                        

4、                        。(4)           :                                                。(四)不理解的句子是第 、 、 自然段的第 、 、 、 、 句。读文要求:根据自己对课文的情感的感觉带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遍,注意下面提示。(五)本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答:                       。(六)作者主要赞颂了邓稼先先生的哪些精神?答:                                    

5、                                              。知识链接: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

6、”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7、。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二.课堂学习一(再学悟透课文内容,读文理解,把握文本内涵。交流互渗探讨理解)温故记忆,加强基础知识识记。个人学习行为。(七)要求,凭记忆,(1)再一次写你的生字与拼音并与小组同学交流。     (     )       (     )       (     ) 

8、       (     )      (     )       (     )       (     )       (     )(2)写出你不理解的词语,并与同学交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         、         、         、          、        互动行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生字词语,找一位同学汇总小组生字词语。准备班上交流,再找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