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讲义【共享精品-doc】

中国法制史讲义【共享精品-doc】

ID:16443831

大小:483.09 KB

页数:137页

时间:2018-08-09

中国法制史讲义【共享精品-doc】_第1页
中国法制史讲义【共享精品-doc】_第2页
中国法制史讲义【共享精品-doc】_第3页
中国法制史讲义【共享精品-doc】_第4页
中国法制史讲义【共享精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讲义【共享精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法制史讲义主讲人蔡淑燕137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法制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及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点;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意义和方法。重点:中国法制史的定义及其特征参考书目∶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方法:以讲述式为主,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手段:CAI辅助教学参考书目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梁启超:《论我国成文法编制之沿革得失》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张国华:《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梁治平:《法意与人情》张晋藩:《中国的法律传统与近代转型》课

2、程说明《中国法制史》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理论课程,为法学本科教育必修的14门主干课程之一。学好法制史是学好其它部门法的基础。因为现行法律无论是刑法,还民法、行政法都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其与古代法律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正如大陆法系国家的现代民法理念、原则渊自于古罗马私法一样,我国现行刑法的许多理念与原则与古代发达的刑法理念、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我国古代许多民法、行政法方面的规定、理念、原则亦与现代民法、行政法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学好法制史能够更好地领会和贯彻现行法律,也会更清楚了解现代法律的不足与弊端,以及如何解决现行法律中的不足与弊端,更

3、好地完善现行法律。加深对于法学理论的理解,更好的融会贯通各部门法学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念。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史学的一门专史,作为高等学校法学教育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它着重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法律观,并为他们学习法学理论和部门法提供有关的历史知识,从而加深他们对我国现行法律的理解。综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历代统治者都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其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调节国家的经济活动及各种社会关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打击刑事犯罪,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可供后人借鉴的历史资料。中国法制的历史不仅

4、悠久,而且从未中断,因此辗转相承,沿革清晰。由于民族的和历史条件的不同,中国法制史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特点本课程为必修学分,总学分为4学分,将分为15章进行讲解,每周4课时,并辅之以一定课时的答疑以及课后的阅读、练习。期末的考试形式一般采用闭卷形式。。137一、“法制”的起源及其定义“法制”一词在我国先秦史籍中就有记载。《商君书*君臣篇》中“立法制、度量,以禁之”《礼记*月令》中:“修法制,善囹圄”历代关于“法制”的记载很多,但是“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从清末民初开始的,据说是受日本的影响。中国法制史是以中国历史上的法

5、律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它主要研究中国法律的起源,各种类型的法律制度的性质、内容、特点、作用、发展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性。二、中国法制史的涵义(一)中国法制史概念中国法制史是中国法律制度的通史(4000多年),研究中国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发生、发展(从未中断)及其规律性的科学。(二)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中国法制史研究中国历史上各种类型法律制度在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质、特点及其规律性。三、中华法系及其特征(一)中华法系主要是指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法律系统,从最早的封建成文法—《法经》直到最后一部封建法典—《大清律例》,其代表性法典为

6、《唐律疏议》。其间陈陈相因,具有十分清晰的沿革关系和内在联系,尤富民族特色,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二)中华法系特征1.奴隶制时代法的特点。中国奴隶制时代,虽有成文法,但不向社会公布,以便于奴隶主贵族临事议制,任意施刑。奴隶主贵族还竭力假借神意,执行天罚,以增加司法镇压的威慑力量。至西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治者强调“明德慎罚”,以刑、德为二柄,由此而形成的用刑原则,对以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奴隶制时代宗法血缘关系还有着深厚的基础,而宗法制度又与等级制度、分封制度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了家国相通、亲贵合一的政治体制。此外,奴隶制时代法峻刑残,毁伤

7、肢体的肉刑是其基本的刑罚手段。2.引礼入法,礼法结合,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中国古代法律不受宗教影响,而强调遵循礼教,强调维护纲纪伦常。经过汉儒改造,礼融进了诸子中的可取成分,成为指导立法、司法的原则和理论依据。其要旨即是“三纲”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亲亲”“尊尊”的政治和伦理原则。在这种原则下,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定为法律。3.特权法与等级法。中国封建制的法,公开确认良贱不平等的法律地位。良贱既异制,同罪又异罚,贵族官僚享有公开的法定特权。同时又为特权等级设定了特殊的程序,以确保其权利不受损害。因此,封建法律的公平实际就是要求社会各阶级

8、、阶层不得逾越法定的权利。4.法自君出,权高于法。中国古代社会中,先有强人政治,建立国家,然后产生法律。法律作为治理百姓的工具之一,作为德治的辅助手段而存在。这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