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ID:16448555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9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教育心理学概述1、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部命名的,标志诞生。1913—1914又发展成《教育心理学大纲》。2、20世纪60年代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1994年在会上报告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3、1867-1869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4、1877年俄国卡普杰列夫《教育心理学》被认为世界上第一部命名的专著。5、1918-20世纪30年代末维果斯基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提出“

2、最近发展区”;布隆斯基强调儿童的个性统一以及整体性的研究;鲁宾斯坦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原理。6、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俄国形成两大派别:联想-反射理论和学习的活动。7、我国第一本1908年房东岳翻译小原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廖世承出版《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26年陆志韦出版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1980年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出版。二、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个体心理发展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

3、-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以后。脑和神经系统完全成人在20-25岁以后。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影响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3、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观、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4、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8个月)成为自主者阶段(18个月-4岁)发展自主阶段

4、(4-6岁)变得勤奋(6-12岁)建立个人同一性(12-20岁)承担社会义务(20-24岁)显示充沛感(24-50岁)达到完善(50岁后)。5、世界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量表由法国比内和西孟于1905年称为“比内-西孟量表”,经美国推孟修订于1916年发表《斯坦福-比内量表》,采用比率智商,1936年美韦克斯勒采用“离差智商”。6、智力构成:瑟斯顿七种智力因素:空间知觉、言语理解、语词流畅、记忆、数字能力、归纳和知觉速度。吉尔福德从操作、内容、产品三个维度“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元成

5、分、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加德纳1983倡议多元智力理论:言语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自省智力。7、学习风格又名“学习方式”1954年由哈波特•塞伦提出。8、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以美国赫尔曼•维特金最为著名。英国戈登•帕斯克的“系列性策略”,对学生怎样学习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试图发现学生在学习策略方面的重要差异。9、斯滕伯格:心理自我调控理论。按功能分三种:主动独立型、被动执行型和分析评判型。形式有:专一型、等级秩序型、多头并进型和随意无拘型。水平分为:整体抽象型、局部具

6、体型。范围分为:任务导向型、保守拘谨型。10、20世纪60年代初瑞士皮亚杰创立“发生认识论”。11、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动力都归结为“性”方面,而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是:埃里克森。三、学习的基本理论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2、奥苏贝尔从两个维度: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3、我国主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4、桑代克:学习的联结说,又

7、称“试误说”。三条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5、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涉及: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条件反应。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6、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强化(正、负强化)、强化的程式(连续式、延续式:定变时距式、定变比率式)、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新行为的塑造:链式塑造(步骤:终点行为、起点行为、步调划分、即时反馈)、逆向链式塑造。7、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有:交互决定论(个体、环境、行为)、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分为:

8、直接的、抽象的、创造性的。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对强化的重新解释(除直接强化外还包括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8、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观: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评价。教学观:目的理解学科基本结构,原则动机(学生三个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结构、程序、强化。9、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论。包括:有意义学习;意义同化:下位学习(分派生类属、相关类属)、上位学习、组合学习;组织学习的原则策略:逐渐分化、整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