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答案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答案

ID:16452228

大小:3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9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答案_第1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答案_第2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答案_第3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答案_第4页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形考作业3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共 4 道试题,共 20 分。)1.  国人暴动西周后期由于周厉王的残暴统治,公元前841年,镐京爆发国人(居住在国都内的人统称国人,多为平民)暴动。反对周厉王的统治,周厉王逃亡,朝政由召公和周公等代管,史称共和行政。2.李悝改革战国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实行变法。内容:选贤任能,赏罚严明;尽地力;善平籴;制定《法经》。李悝改革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3.《史通》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专著。他论述了史书源流、体例和编

2、纂方法。此书总结历代主要史学著作,对史书体裁的优劣得失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总结。对后代治史、著史发生了巨大的影响。4.奴尔干都司明成祖于1402年,在特林设置奴尔干都司,下设许多卫、所,统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及库页岛的广大地区。以后又先后派宦官多次巡视奴尔干地区,并建永宁寺,立两块石碑,记述了奴尔干都司创建的经过及巡视的情况。二、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1.  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5分)改革的内容:1整顿吏治:北魏改革吏治规定,任期根据治绩决定,制定了俸禄制度,严惩贪脏枉法。2实行均田制:3建立三长

3、制:实行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立一党长。用以代替宗主督护制。4实行户调制:5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6改易习俗:禁胡服胡语,易鲜卑服为汉服,在朝廷上使用汉语;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孝文帝还设法使皇族、鲜卑贵族与汉族主要士族通婚。2.简述九品中正制曹丕时为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实行了九品中正制。制度规定:各州郡设立“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的人士,按品德和才能优劣平定为九个等级,政府根据品级高低选用。西晋时,世家大族通过九品中正制控制选拔官吏的权力,出现了“

4、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到隋朝被科举制度所代替。三、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50 分。)1.  试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政治、军事、财政的措施汉武帝统治的五十余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但是,当时国内的各种矛盾斗争还是相当尖锐。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全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改革政治体制,加强法治。(1)削弱丞相的权力,建立“中朝”;汉武帝选用身边一批比较低级的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决策机构“中朝”。原来以丞相为首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枢机构成为“外朝”。中朝的形成取代了朝臣的部分权力,提高了皇权。(2)设置州刺史和司隶校尉,监察各级

5、官吏。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于京师所在地设司隶校尉,掌纠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三河、弘农七郡。(3)实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汉武帝时期继续解决诸侯王的问题。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王国部分土地分给子弟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地位与县相当。把王国析为侯国,实际上缩小了王国,扩大朝廷直辖土地。诸侯国由大变小,使其无力反抗中央。又制定了《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只是衣食租税,不与政事。汉武帝又以种种借口,削夺了大批王、侯的爵位和封地,彻底解决

6、了诸侯王对中央政权的隐患。(4)加强法制,重用酷吏,西汉初年,以《秦律》为基础,制成《汉律》九章。汉律一再增补,是西汉王朝加强统治的需要。对维护社会秩序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汉武帝为了维护他的统治,重用酷吏。军事方面:建立侍从军和禁卫军。汉武帝着手组建职业兵为侍从军和禁卫军。侍从军有三支,即期门、羽林和羽林孤儿。禁卫军是前111年建立的,共有八支,由八个校尉率领,所以称八校尉。八校尉的士卒是招募而来,是职业兵,这是中国古代募兵制的开始。这支军队后来成为西汉王朝的军事主力。改革财政(1)改革币制:禁止郡、国、私人铸钱,国家统一铸造“五

7、铢钱”;(2)实行盐、铁、酒国营:(3)均输,平准:均输法就是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以谋取利益的政策。平准法就是由国家评抑物价的政策。打击了富商大贾,保持物价的稳定。(4)实行算缗、告缗政策:算缗就是征收财产税。规定商贾、手工业者、高利贷者都要向官府自报资产价值,根据资产纳税。但是,豪富大家隐藏财产,不肯如实申报。又行告缗令,鼓励检举揭发。2.试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失败的原因背景:北宋中期封建政府陷入“积贫积弱”的局面。1在政治方面的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国家的“积贫”、“积弱”的局面;“冗官”、“冗兵”加上每

8、年给辽和西夏的“岁币”,政府开支激增,面临严重财政危机;2在社会方面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苛重,促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北宋政府的“不抑兼并”政策,使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农民起义时有发生;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从1069年开始王安石陆续推行了新法。分理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