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食用淡水鱼类的生物学分

常见食用淡水鱼类的生物学分

ID:16452563

大小:7.51 MB

页数:87页

时间:2018-08-09

常见食用淡水鱼类的生物学分_第1页
常见食用淡水鱼类的生物学分_第2页
常见食用淡水鱼类的生物学分_第3页
常见食用淡水鱼类的生物学分_第4页
常见食用淡水鱼类的生物学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见食用淡水鱼类的生物学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州常见食用淡水鱼类的生物学分类吻口胸鳍背鳍腹鳍臀鳍尾鳍侧线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生活于我国长江流域,别处未见,真可谓“活化石”。鱼纲,鲟科.体亚圆筒形.青黄色,腹部白色.吻尖突,口小,腹位,口前具须2对.左右鳃膜不相连.体被5纵行骨板,裸出,尾鳍歪形,上叶特别发达,以无脊椎动物和小鱼等为食.性成熟迟.肉鲜美,卵可制鱼子酱,鳔和脊索可制

2、鱼胶.中华鲟成体的中华鲟体大而重,雄体一般重68—106公斤,雌的130—250公斤属于软骨硬鳞鱼类中华鲟个体较大,寿命较长,最长命者可达40龄在产卵群体中,雄鱼年龄一般为9至22龄;雌鱼为16至29龄。鸭嘴鱼:鱼纲,鲟科.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中华鲟相似,是与中华鲟同属一个家族的“兄弟”。原产于美国中部和北部的湖泊和海湾沿岸地带,因其上下颌突出呈扁平鸭嘴状而得名。50多厘米长的身子,又长又扁的嘴巴已经占了一大半。周身光滑,深灰色的鱼身,没有鳞片;尝其味道,肉质非常细嫩,鲜美无比,而且刺少肉多,几乎就是一根龙骨

3、直连鸭嘴。学名:匙吻鲟鸭嘴鱼的骨头是透明的,而且很脆,可以咬碎了吃掉。鸭嘴鱼的适温范围广。既不怕低温,也能忍耐高温。生长快。鸭嘴鱼是淡水鱼类中生长最快的鱼类之一。主要是吃浮游动物的病情少。风鲚:鱼纲,鯷科。长13cm,体侧扁,尾部延长,颇象一把刀。银白色。吻短略圆突,口大,端位,口裂斜,胸鳍上部具有游离鳍条6条,臀鳍大,与尾鳍相连。尾鳍不对称。无侧线,腹部具棱鳞。雌雄大小不等。风鲚(亦称凤尾鱼):俗称“子鲚”、又称“鲚鱼”,它为名贵经济鱼类,是温州的著名特产,是下饭佐酒的佳品,供鲜食或制罐头食品。因其尾部分叉

4、形状象凤凰的尾巴,短呈红色,尖细窄长,犹如凤尾,故称。凤尾鱼是一种回游性小型鱼类,平时多栖息于外海,每年春末夏初则成群由海入江,在中下游的淡水入口处作产卵回游。银鱼:鱼纲,银鱼科。长约七至十厘米,体细长,透明。头平扁。口大,两颌和口盖常具锐牙。背鳍和脂鳍各一个。体光滑无鳞。以小型甲壳类为食。银鱼“白饭鱼”我国常见有太湖新银鱼和间银鱼;太湖新银鱼为太湖,淀山湖等地春季重要捕捞对象,间银鱼在上海俗称“面条鱼”。银鱼一般供鲜食或晾鱼干。鲤鱼:鱼纲,鲤科。体延长,稍侧扁。青黄色,尾鳍下叶红色。鳞大,口下位,上腭两侧各

5、有二须。背鳍,臀鳍均具硬刺,最后一刺的后缘锯齿。底层栖息,杂食性。除淡水养殖外,也适于稻田饲养。饲养品种多,常见有镜鲤,草鲤,荷色鲤,红鲤等。鲤鱼镜鲤草鲤锦鲤红鲤鳗鲡:鱼纲,鳗鲡科。体长,圆筒形,长达六十余厘米。背侧灰褐色,下方白色。背鳍和臀鳍延长,与尾鳍相连;无腹鳍,鳞细小,埋没皮肤下。幼鱼呈柳叶状,透明,经变态后在淡水中成长。肉质细嫩,富含脂肪。为上等食用鱼类。鳗鲡(亦称“白鳝”)鲫鱼:鱼纲,鲤科。体侧扁,长达二十余厘米,背面青褐色,腹面银灰色。口端位,无须。杂食性,分布广。肉味鲜美,是我国重要食用鱼类之

6、一。变种为“金鱼”。鲫鱼鲫鱼与鲤鱼的区别鲮,鱼纲,鲤科。体侧扁,长三十厘米左右。银灰色,胸鳍上方数鳞具暗斑。口小,下位,具短须2对。上唇细裂,下颌前缘扁薄锐利。为底栖鱼类。分布我过华南及西南各地水系中,生长迅速,肉味鲜美。鲮,亦称“土鲮鱼”鳊:“边鱼”,鱼纲,鲤科。身体侧扁头部很小呈菱形草食性鱼类雄鱼第一根胸鳍条肥厚,略呈波浪形弯曲;团头鲂:鱼纲,鲤科。体高,侧扁,呈菱形,长达四十厘米,重达6斤,腹面后部具内棱。头小,口宽,上、下颌无角质突起。银灰色。下层栖息,草食性。肉味腴美,脂肪丰富。静水繁殖,生长快,抗

7、病力强。团头鲂,亦称“武昌鱼”、“团头鳊”青鱼:鱼纲,鲤科。四大家鱼之一。体延长,亚圆筒形,可长达一米余,重达100斤以上。青黑色,鳍黑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头齿臼齿状。底栖鱼类,主食螺蛳、蚌等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主产于长江以南平原地区。鳞、皮可制鱼鳞胶和鮍胶青鱼,亦称“黑鲩”草鱼:鱼纲,鲤科。四大家鱼之一。体延长,亚圆筒形,可长达一米余,重达70斤以上。青黄色,头宽平,口端位,无须。咽头齿梳状。底栖鱼类,以水草为食。鱼苗易得,生长迅速。草鱼,亦称“鲩”鲢:鱼纲,鲤科。四大家鱼之一。体侧扁较高,长可达1

8、米余,重达70斤,银灰色,口中大,眼下侧位。腹面腹鳍前后均具肉棱。胸鳍末端伸达腹鳍基底。形态和鳙鱼相似,栖息于中上层,以海绵状的鳃耙滤食浮游植物。性活泼,善跳跃。鳞可制鱼鳞胶和珍珠素。鲢,亦称“白鲢”鱼纲,鲤科。四大家鱼之一。体侧扁较高,长达1米余,重达九十余斤。背面暗黑色,具不规则小黑斑。头大,口中大,眼下侧位。腹面从腹鳍至肛门具肉棱。栖息于中上层,以细密的鳃耙滤食浮游生物。鳙,亦称“胖头鱼”。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