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诗歌隐喻比较

中法诗歌隐喻比较

ID:16467012

大小:3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10

中法诗歌隐喻比较_第1页
中法诗歌隐喻比较_第2页
中法诗歌隐喻比较_第3页
中法诗歌隐喻比较_第4页
中法诗歌隐喻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法诗歌隐喻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法诗歌隐喻比较  【摘要】选取波德莱尔和陈敬容以“时间”为主题的诗歌各一首,采用对诗歌文本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两首诗隐喻手法的分析和比较,试图揭示两位诗人在诗学创作和美学理念中“交集”和不同点:陈敬容通过隐喻意象抒发生命的张力,而波德莱尔则以隐喻意象表达了“现代性”态度。  【关键词】中法诗歌隐喻诗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  0111-03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Baudelaire,1821-1867)

2、,在“五四”期间通过译介进入中国读者视野,为中国诗坛吹来了一股糅合了颓废和浪漫的“象征主义”之风。他以蜚声世界文坛的诗集《恶之花》(LesFleursdumal,1857)和《巴黎的忧郁》(LeSpleendeParis,1863)奠定现代诗先驱的地位。陈敬容(1972-1989)作为中国“九叶派”中诗学造诣颇高的一位成员,被冠以“波德莱尔的中国传人”的称号。本文选取波德莱尔和陈敬容以“时间”为主题的诗歌各一首,采用对诗歌文本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两首诗隐喻手法的分析和比较,试图揭示两位诗人在诗学创作

3、和美学理念中“交集”和不同点:陈敬容通过隐喻意象抒发生命的张力,而波德莱尔则以隐喻意象表达了“现代性”态度。  一、陈敬容诗歌及其反映出来的试学隐喻观  陈敬容诗歌《老去的是时间》全文如下:  老去的是时间  怎能说我们就已经老去?  老去的是时间,  不是我们!  我们本该是时间的主人。  深重的灾难,  曾经像黄连般苦,  墨一般浓――  凄厉的、漫长的寒冬!  枯尽了,遍野的草,  新生的丛林一望青葱,  高岩上挺立着苍松。  亿万颗年轻的心冲出冰层,  阳光下欣欣颤动。  让我们,和你们  手臂连连像长龙, 

4、 去敲响透明的钟,  召唤那清新的风!  这首诗歌有表现出以下两方面的审美特征:  (一)以隐喻的意象抒发生命的张力  “意象”一词的英文是“image”,源自拉丁文“imago”。它经过文艺复兴时代修辞与逻辑的融合,又浸润着新科学和经验主义的哲学气息,不断发展。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强调,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感觉通过意象印在脑海里,想象则是储存感觉印象(即意象)的巨大仓房。英国文学批评之父德莱顿把霍布斯的“想象说”用于文学评论,将“想象说”比喻成一只“在记忆的田野上徘徊、搜寻,直到惊起追捕猎物”的猎犬。换言之,只有将“

5、隐喻”与“意象”在诗境营造的美学环境下进行美学上的,读者才会获得共鸣。  “老去的是时间,怎能说我们就已经老去?老去的是时间,不是我们!我们本该是时间的主人!”陈敬容《老去的是时间》这首诗歌的开篇句,用一个常规性拟人隐喻点燃全诗高昂的感情基调。在文学评论家韦勒克(Wellek,1903-1992)看来:“意象是诗歌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能够与其他层面分开来,而是要与文学整体中的一个要素来研究。”所以我们试图通过回顾诗人的人生来找到隐喻意象的感情迸发点。诗人陈敬容生于1917年,长于四川小县城乐山,一生颠沛流离。年

6、轻时冲破家乡的闭塞生活只身一人北上,由于没有经济来源而无法继续学校学习,但凭着过人的毅力自学英、法双语。由于自己对诗学的天赋和领悟,陈敬容从17、8岁即开始诗歌创作,并且从事文学刊物的编辑工作和法语、英语翻译,文学创作生涯延续70载。她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十年,岁月的风沙和命运的磨难给她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诗人开篇将时间拟人化,用一个常规性隐喻“我们本应是时间的主人”来表达历经苦难后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用名词性隐喻“凄厉的、漫长的寒冬”带出苦难的岁月,有一语双关之功,既暗

7、示了自己曾经的苦难岁月,也暗示了这个国家经历的动荡岁月。“枯尽了,遍野的草”为“凄厉漫长的寒冬”营造了万物凋零的萧瑟之感,实则是对过往苦难经历的再度唤起。  意象是一个既属于认知心理学研究范畴,又属于文学研究范畴的概念。它本身的自在性以及和隐喻关联的随意性使它的存在与隐喻本不具有必然的对应联系。在陈敬容的这首诗作中,意象自身进行选择性探求,进而通过隐喻进行关联,呈现多维度的认知与感情交织的复杂体验。诗人采用的多为常规性隐喻,但是并没有让读者失掉阅读的激情,她通过运用常规性隐喻,将自己昔日的磨难回响于诗歌的字里行间,这

8、给她的诗带来了厚重的感情蕴藏。《老去的是时间》赞美新气象,抒发了生命的张力,皆因这种新气象是诗人内心深切的渴求。  (二)以“联觉”和隐喻构建立体的美学体验  “联觉”(synaesthesia)是指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感官和知觉联结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它强调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隐喻性关联,强调人的感官与感官之间的相互沟通。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