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干燥技术发展概况

中国现代干燥技术发展概况

ID:16475028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10

中国现代干燥技术发展概况_第1页
中国现代干燥技术发展概况_第2页
中国现代干燥技术发展概况_第3页
中国现代干燥技术发展概况_第4页
中国现代干燥技术发展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干燥技术发展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干燥技术发展概况DevelopingSituationofChinaModernDryingTechnology潘永康(天津科技大学)中国的现代干燥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迄今对于常用的干燥设备,如气流干燥、喷雾干燥、流化床干燥、旋转闪蒸干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设备,我国均能生产供应市场,对于一些较新型的干燥技术如冲击干燥、对撞流干燥、过热蒸汽干燥、脉动燃烧干燥、热泵干燥等也都已开发研究,有的已工业化应用。干燥技术的发展既需要工业实践,也需要学术研究。我国于1965年6月上海化学工业学会组织了华东六省一市干燥——过滤技术会议。1975年5月原

2、化学工业部在南京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干燥技术会议。1986年10月中国化工学会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第二届干燥技术交流会,此后1989年9月在大连,(此年组织成立了全国干燥组,第一任组长李桢教授,第二任组长是王喜忠教授,现任组长是史永春研究员)、1992年在武汉、1995年在江苏太仓、1997年在江苏无锡市、1999年10月在山东济南、2002年1月在哈尔滨、20003年10月在杭州相继举行了各届全国干燥会议,2005年9月在南京召开全国第10届干燥会议,此次会议距1975年全国干燥会议正好30周年,中国的干燥事业经全国企业家和学者的不懈努力与30年前相比,已有长足进步。除化工界外,中

3、国农业部门、木材部门在过去30年中也都举办过多届全国性干燥技术会议,此外红外干燥、冷冻干燥界也都举办过专业干燥会议,1996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举办了全国干燥学术研讨会,这就说明中国学术界对干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都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在国际上各国学者对干燥技术的研究活动也十分活跃,自1978年国际著名学者Mujumdar教授发起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干燥会议以来迄今已举办过13届国际干燥会议,其中第12届国际干燥会议是在中国北京召开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干燥界与国际干燥界的交流日益增强,这对促进我国的干燥技术发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此外亚澳洲际国际干燥会议

4、、北欧和南美地区也定期召开区域性国际干燥会议,国际上干燥技术的交流活动十分活跃。对于干燥技术有三项目标是学者们公认的:首先是干燥操作要保证产品质量,二是干燥作业对环境不造成污染,三是要节能。干燥技术的研究既要研究成千上万种不同被干燥物料的干燥性能,也要研究各种节能高效的新型干燥设备,以及研究一定的物料在某种干燥设备中的合理操作参数。人们一直企望通过干燥理论的研究建立干燥模型,以期在计算机上获取最佳结果,以避免有时是非常困难的试验研究。遗憾的是,直到今天,除少数情况外,这仍然还是一种希望而已。对于大多数干燥操作,在无经验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试验取得相关数据,来指导生产实践。中国学

5、者在过去30年中在干燥技术的研究中取得不少成果,兹举例说明如下: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刘登瀛研究员对《在微时间尺度和高热流密度作用下的超急速传热传质》的研究,用实验验证了非傳立叶导热(非平衡)效应的存在,首次提出了非傳立叶热效应和非费克扩散效应对于干燥过程的影响趋势,并对多层流化床干燥机和对撞流干燥机中非稳态干燥过程作了全面研究。此外,对垂直,半环及其组合对撞流干燥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刘相东教授在干燥理论方面对《多孔介质内部湿分迁移过程的孔道网络模拟及分形网络模拟》对物料和干燥介质之间的热传递过程作出新的解释,为干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他还对《脉动燃烧干燥》技

6、术作了深入研究。中国农业大学曹崇文教授是中国的谷物干燥专家,他对谷物干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方面开发了多种模拟软件,研究开发的5HG-4,5粮食干燥成套设备已推广百余台。此外还对多种新型干燥技术如《过热蒸汽干燥、冲击流干燥、脉动干燥、对撞流干燥》等作了探讨和研究。中国林业大学张璧光教授是中国木材干燥专家,研发了《木材除湿干燥机》和《多功能热泵干燥机》,在太阳能干燥及木材干燥过程传热、传质的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南京林业大学顾炼百教授是我国知名的木材干燥专家,他在“短周期工业干燥技术的研究”、“木废料能源联合干燥技术的研究”及“木材热压干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中国林

7、业科学院林化所的王宗濂研究员是国内著名的喷雾干燥专家之一。他和课题组的同志一起早在80年代就研制了10万厘泊高粘度物料的喷雾干燥,在离心喷雾雾化器的研究中以三支点力学模型解决了挠性轴系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研制了喷液量从5kg/h到40000kg/h,转速从1万到3.2万r.p.m的雾化器。在高压喷雾干燥方面研制了生产能力达50吨/天,能生产0.3-0.5mm粒径的分散染料。大连理工大学干燥工程研究室的王喜忠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喷雾干燥专家之一,他和同事王宝和教授、于才渊教授一起对中国的喷雾干燥工业装置进行了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