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课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课件

ID:16479855

大小:722.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8-10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课件_第1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课件_第2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课件_第3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课件_第4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广西瑞康医院重症医学科1962年美国Dudfick等首先将锁骨下静脉导管技术应用于长期TPN支持治疗。近30年来,随着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的更新换代、插管技术的普及,中心静脉置管越来越成为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并已广泛用于长期输液、肿瘤化疗、静脉营养、血液动力学监测等患者。但由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有创操作,导管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且留置时间较长,必然增加人体感染的机会,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局部感染、化脓性血栓静脉炎、心内膜炎及其他血行性播散性感染(肺脓肿、脑脓肿、骨髓炎等)导

2、管相关性感染的现状20世纪70年代美国报道放置血管导管后并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为8%,估计每年发生CRBSI2.5万例,20世纪90年代美国估计每年放置各类血管导管>1.5亿次,中心静脉导管>500万次,院内血流感染超过20万次,据NNIS的数据定期报告显示,超过85%的首发菌血症都被认为是导管相关性的。ICU每年发生大约8万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引起的病死率高达35%。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报道:佘巍巍等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医院综合ICU住院的268例患者,93例符合CRI,CRI感染率为34.70%,每日每1000根导管发

3、生CRI19.3次,其中24例(8.96%)患者血培养和导管培养出相同致病菌;131例符合导管细菌定植诊断,发生率为48.88%,每日每1000根导管发生23.4次。有统计表明,在ICU中,中心静脉插管较未插管者引起血液感染高出20~30倍各种类型导管的血行感染发生率不同,以千导管留置日来统计,从2.9-11.3/1000导管日不等,平均5.3/1000导管日。(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引用美国国家医院获得性感染监测系统数据NNIS。)重症监护室CR-BSI的感染率在1.3‰~5.5‰之间,导管使用率在39%~71%之间。(2006-2008年)

4、2009-2010年上海市65所医院ICU 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CRBSI):

5、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头部、皮下部分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CFU))。出口部位感染:是指出口部位2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隧道感染: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皮下囊感染: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

6、斑和/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发病机制微生物引起导管感染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致导管皮内段至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随后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2)另一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行播散到导管,在导管上黏附定植,引起CRBSI;(3)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引起感染。其中,前两种属于腔外途径,第三种为腔内途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1、导管相关因素导管的选择导管的材料与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①导管的本身材料,导管的材料对于促进血栓和微生物的附着非常重要,血栓形成与感染密切相关,增加感染的风险,导管

7、材料按血栓形成的下降次序为聚苯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及硅胶;②选择组织相容性好光滑柔韧的导管,以减少血管内壁的损伤和感染的发生,表面越光滑可防止细菌粘附,表面粗糙越易形成血栓;③导管的腔道也很重要,腔道越少感染率越低,单腔导管感染率为2%~5%,双腔导管感染率4.9%~22.7%,差异显著,管腔越多操作过程复杂,感染机会也就会随之增加导管的附加装置附加装置可增加污染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2、操作相关因素穿刺部位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