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试卷(语文)

江苏省南京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试卷(语文)

ID:16495497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10

江苏省南京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试卷(语文)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试卷(语文)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试卷(语文)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试卷(语文)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试卷(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08-0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试卷(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高一语文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每题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的空格里或横线上。考试结束,请将答卷纸交回。一、(10分)1.阅读下面某位学生学完必修二后所写的“学后感”,回答问题。(4分)①教材引导我们站在思想的制高点上反思历史,审视生命的价值。②“和平的祈祷”带领我们走近“二战”小人物,了解他们的遭遇,触摸他们受伤的心灵。③勃兰特下跪为德意志民族渎罪这一行为,让我们“永志不忘”人类理性的灿烂光辉。④

2、苏氏父子与杜牧评述兴亡、追怀历史,则把我们读史的视角引向对现实国家、民族与个人命运。⑤“珍爱生命”中史铁生、海伦乐观不屈,热爱生活,启事我们直面苦难,敬畏生命。⑥“爱”与“思”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1)请找出并改正上面“学后感”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答:①▲改为▲②▲改为▲(2)E面文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订正。(2Ok)答:▲句,改为▲2.“看”与“被看”,是鲁迅小说经常采用的叙述角度,其实质是“吃”与“破吃”。鲁迅小说中反复描写“看客”现象,蕴涵了他对中国国民陛的深刻体察和深入批判,请列举出《呐喊》中含有“看”与“被看”生活场景的两篇小说名。(2分)答

3、:▲3.《老人与海》和《边城》都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请从每篇作品给定的意象中各挑选两个说出它们的象征意义。(4分)《老人与海》:老人、大海、鲨鱼;《边城》:边城、渡船、磨房。答:▲二、(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4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

4、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7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5(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4.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4分)①袅娜(

5、▲)③霎时(▲)③参差(▲)④倩影(▲)5.请仿照下面给出的例句,概括选文第二小节描写的内容。(4分)月色下的荷塘,绿叶田田,荷花点点,清香缕缕,如歌如诉;答:▲6.下列诗句中的意境和选文相似的一项是(▲)(2分)A.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唐]王昌龄《从军行》)B.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C,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D.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宋]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7.选文在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时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交融的手法,请结合作品分别对这两种手法作简要分析

6、。(4分)答:▲三、(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17分)(一)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日: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四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已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

7、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节选自苏洵《六国论》)(二)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节选自苏辙《六国论》)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保全B.暴秦之欲

8、无厌厌:厌倦C.不战而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