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月考测试

初三语文月考测试

ID:16495785

大小:4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10

初三语文月考测试_第1页
初三语文月考测试_第2页
初三语文月考测试_第3页
初三语文月考测试_第4页
初三语文月考测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月考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三语文月考试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哪句话“”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6、“战必胜”的条件是;[课文内容理解]1、文中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从中可反映出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3、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4、文中“得道者多助”

2、一句中的“道”是指的是?5、“得道者”的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③“得道”与否的两种不同的结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文中用来警策激励人的名句(中心论点)是:。②中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③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4.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5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重视人才成长的主观因素?6. 列举作者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二、阅读《人琴俱亡》,回答下列问题。7-11

3、题(共18分)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6分)(1)病笃()(2)索舆()()(3)都不哭((4)掷地()(5)人琴俱亡()(6)文中表示死亡的字词有()8.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

4、弹,弦已不调。(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9.文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并做简单说明。2分10.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2分11.有人认为文中“弦已不调”不能表示琴已经“死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2分①孩子施舍的天堂张丽钧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我心里一笑,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但是等等,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我的心禁不住温柔地一动,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怍。

5、一日,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小椅子里的孩子突然喊道:“谁,找,你!”我和那位妈妈一同看那广告牌,广告牌上那位目光深沉的先生,正对着我们凝望。我无声地笑了。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的回应,拽了一下妈妈的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了孩子的嘴。我再次抬头看时,也终于明白了孩子所谓的“谁找你”,原来是“雅戈尔”的误读。我很为那小气地捂住孩子嘴的妈妈遗憾,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

6、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一个小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下雪了,人们都穿上了棉衣。一个孩子跑到老师跟前很认真地问:“老师,天气这么冷,院子里的雕像也应该穿上棉衣。”老师只是一笑,并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又有一个孩子提出了同样的建议。于是,老师决定带着孩子们举行一场为雕像穿棉衣的仪式。我想,随着时光的推移,孩子会长成大人,孩子自己穿过的棉衣将永远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冬天里一块石头所获得的刻骨的温暖,将使那日后在有形与无形的风雪中穿行的心感到美好与安慰。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

7、。“成熟”折磨着我们。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法国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阿尔贝特.史怀泽先生说:“我本能地防止自己成为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成熟的人’。因为,与成熟相伴的往往是如此不和谐的词:贫乏、屈服、迟钝、顺从命运的理性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的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摘自《八小时以外》2003年第7期)1、请你阅读文章,结合内容为本文换个文题。(答案不超

8、过方格限定的字数)(2分)2、第一节中我“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而致使“我的心禁不住温柔地一动,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愧怍。”你认为所题的是什么字?(结合文章内容回答)(3分)3、文中的“我”认为文中的妈妈的做法大可不必,但没有劝阻。如当时你在场,请你去劝阻她,你会怎样说?(3分)4、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一定亲身经历过或听到过很多让你或他(她)的心感到美好与安慰的故事,自己的故事请你说出来,他人的请简述故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