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山东省平度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山东省平度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16504073

大小:37.8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10

【语文】山东省平度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语文】山东省平度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语文】山东省平度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语文】山东省平度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语文】山东省平度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山东省平度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度市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风格从哪里来陶子作为一种有着深厚意蕴的艺术形式,任何一个地方的戏剧都与当地民众潜意识中的审美习惯与伦理诉求有着隐秘关联。今天,坐在封闭的现代剧场中的中国观众,也许对其潜意识中从传统而来的审美趣味并不了然,但对舞台上那些让他非常舒服的表现,却有着敏锐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中国风格”的内在原因。这一问题在当前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变得更加迫切。越来越密切的文化交流,必然使得中国话剧人对于西方戏剧的理解越来

2、越深入,对于中国话剧的民族化方向也有更为清醒的认识——越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民族化的方向,也就越显得可贵。正因为艺术风格根植于深层的美学精神,所以,消化西方戏剧的美学和吸收中国戏曲的精神是并行不悖的探索。寻找传统戏曲美学精神进入当代戏剧的路径,自然也是探索话剧中国风格的路径。显而易见,这种探索不仅仅是在剧本创作上,更多的是探索用什么样的舞台呈现方式,用什么样的表演方式,表现当代中国人的形象和故事。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还大量存在着对于戏曲表达方式以及传统美学的概念化图解。面对厚重的历史传统,创作时一句“以现代人的观点重新阐释”显得太

3、过轻飘,在舞台实践中将戏曲的一些表演方式简单直接移植,也显得过于草率。实际上,当代话剧要在舞台上实现戏曲的美学精神,需要的是细腻的转化而不是概念的挪用和形式的拼贴。“细腻”包含细致和精确两层意思,需要长久的实践,需要一点一点地拓宽思路。在近些年的话剧舞台上,我们还是看到了很多严肃有益的实践。比如导演林兆华在《老舍五则》中,让演员们以一种静止的姿态存在于“空”的舞台上,这种静止不是纯粹的静止,而是如同中国水墨画,静中蕴藏着动,以动来凸显静。比如导演田沁鑫在其近作话剧《青蛇》中,与两位有着戏曲功底的年轻女演员共同创造了一种舞台表演的新方式,不露痕迹

4、地将戏曲身段运用到表演上来。观众不一定会感觉到戏曲身段,但一定会感受到一种熨帖的美。从这些细腻但却深刻的话剧实践中,我们或许可以逐渐发现,中国戏曲美学不仅承受住14了西方20世纪戏剧观念一次次的冲击,而且在话剧舞台上正强硬地生长着现代意义。我们今天大致可以做这样的总结:首先,在舞台呈现上,话剧的舞台调度借鉴戏曲,不仅实现叙事的功能,本身也有一种美学呈现,这种呈现从焦菊隐的《茶馆》那恢弘大度的开篇一路走来,在今天与中国的水墨精神越来越融会贯通;其次,传统戏曲演员的精湛技艺也逐渐融入话剧的表演中,现代戏剧的表演实践已然超越“要不要斯坦尼”的争议,而

5、是逐渐深入到表演的内在,找到以表演之美创造角色的道路。中国传统之美,蕴藉于传统思想、伦理以及生活方式之中,偏重于空灵写意的感悟;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剧场内,观众对于戏剧结构的完整性又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当然,这二者并不冲突。只是,它要求我们对二者的渊源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体悟。如果说布莱希特因为误读了中国戏曲,在20世纪中叶达到德国叙事剧的巅峰,那么中国的话剧也会在整严结构的约束下,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融入进来,创造真正属于当代中国的风格。(选自2013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于话剧的“中国风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

6、里的“中国风格”指的是根植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符合我们中国观众审美习惯与伦理诉求,符合中国观众潜意识中传统的审美趣味的中国话剧艺术风格。B.在当前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伴随着中国话剧人对于西方戏剧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中国话剧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神融入进来,创造真正属于当代中国的风格显得尤为重要。C.“中国风格”要求中国的话剧能够积极地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诸如叙事功能、水墨精神等营养,更要主动地抵御西方20世纪戏剧观念一次次的冲击,不受西方戏剧的美学的影响。D.现在还大量存在着对于戏曲表达方式以及传统美学的概念化图解,以及在话剧舞台上正强硬地生长着的现代

7、意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中国话剧的“中国风格”的形成。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艺术风格根植于深层的美学精神,所以消化西方戏剧的美学和吸收中国戏曲的精神并不矛盾。寻找传统戏曲美学精神进入当代戏剧的路径和探索话剧中国风格的路径也是一致的。B.话剧中国风格的路径探索,不是在剧本创作上,而是探索用什么样的舞台呈现方式,用什么样的表演方式,来表现当代人的形象和故事.。C.在话剧创作时强调“以现代人的观点重新阐释”厚重的历史传统,这显得太过轻飘,在舞台实践中也只是将戏曲的一些表演方式简单直接移植,这影响了中国风格的形成。14D.话

8、剧的“中国风格”需要的是对戏曲的细腻的转化而不是概念的挪用和形式的拼贴,需要长久的细致精确的实践,需要慢慢地拓宽思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