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ID:16505938

大小:43.9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10

【语文】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语文】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语文】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语文】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语文】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到答题卷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美丽《诗经》鲍鹏山《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

2、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

3、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13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据《

4、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

5、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1.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下列不属于其依

6、据的一项是()A.班固和何休提出了诗经起源的“采诗说”,但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B.关于《诗经》,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C.我们想要驳斥班固和何休的观点,但是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为合理的说法。D.虽然学术界对《诗经》各抒己见,但这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2.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的美感比不上《陈风·月出》的美感。C.是为了说明

7、《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D.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喜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是“献诗”说,但这种说法只有《国语》中的一个孤证。B.学术界对《诗经》的种种学术疑问得过且过是因为这种疑问不影响我们喜爱《诗经》。13C.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曾提出过理据充分的质疑,但学术界少有反响。D.我们只有把《诗经》当“诗”来读,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

8、)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shí)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