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山洪防治工程20110111

古浪山洪防治工程20110111

ID:1650680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2

古浪山洪防治工程20110111_第1页
古浪山洪防治工程20110111_第2页
古浪山洪防治工程20110111_第3页
古浪山洪防治工程20110111_第4页
古浪山洪防治工程20110111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浪山洪防治工程201101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工程地质3.1区域地质概况3.1.1地形地貌工程区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祁连山冷龙岭北麓山前地段,河道流域上游属低山黄土丘陵地貌,出山后河流汇集小沟小叉洪水形成在山前形成沟壑地貌,地面高程约1847-2457米;王府沟流域面积23.3km²呈树枝状,工程范围涉及古浪县古浪镇双塔的朱家山坡村,古丰乡王府沟村,胡家湾村,王府沟主沟长13.5km²,沟道比降38%,汇水流域为低、丘陵及山前洪积锥地貌,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低山丘陵区为马兰黄土,覆盖山前冲洪积堆积物为第四系黄土状砂粘土地表植被稀少,河流

2、形成的Ⅰ级阶地宽约500米、地势较开阔、平坦地段为农田地。工程区依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特征;工程区域地貌类型为山前冲-洪积扇群构成的倾斜平原。现状洪水河道切深2~8米左右,沟道岸坡易形成高边坡塌岸等不稳定的物理地质现象。3.1.2地层岩性工程区广泛分布第四系地层,现分述为下:1.(eolQ3)马兰黄土,灰黄—土黄色,上更新统,主要分布在南部平顶山、王府沟、断山沟、胡家湾沟一带,在地貌上形成70~270m相对高度的黄土梁、峁地形,黄土层理不显,垂直节理发育,质地疏松,局部夹有不连续的小砾石。2.(al+p

3、lQ4)黄土状砂粘土、黄褐色,主要分布堆积于倾斜的冲-洪积山前洪积扇平原区,(Ⅰ级阶地)其岩性:结构疏松,未胶结,微具水平层理,空隙、植物根系、昆虫洞穴发育、土料手捻有砂感,土块易碎、土面粗糙、弱粘结性、含水量高时能搓条,抗冲刷力差。据土门钻孔资料介绍,该层厚度可达80多米。3.1.3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工程区属祁连山褶皱系北祁连山褶皱带与走廊过渡带的一部分,新生代土门凹陷区,加里东晚期以来,受祁连山地槽回返的影响,南部山区强烈上升,北部山前带承袭老构造线不断沉陷,形成了走廊东段新拗陷,拗陷基底被数条

4、平行断裂所断,控制了第三、第四系厚度在不同地段的差异,区内地层发育单一,第四系地层在工程区广泛分布,主要分布于沟谷、山麓、坡地及平原。根据甘肃省抗震办公室1992年12月编制的《甘肃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区,从GB1836—2001图A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地震动反应普特周期为0.45g,该区地震基本烈度按8度设防为宜。3.1.4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工程区地处武威盆地东南部,所在流域为石羊河流域古浪河系。该地段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松散层孔隙水,地下水位埋深

5、100—150米,含水层厚度50—80米,该地地下水主要靠侧向和灌溉入渗补给,此处还有上游河谷潜水补给。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以Hco3—Ca型和Hco3—Ca—Mg型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属低矿化度水,无侵蚀性,满足生活用水和施工用水。该地域主要发育有:王府沟、胡家湾沟、断山沟,一旦发生暴雨,洪水及泥石流顺沟而泄,对各沟道岸坡产生冲刷,易形成坍岸,或堵塞沟道并对防洪建筑物产生危害,建议:对王府沟山洪灾害防止设计时注意考虑这一问题。3.2工程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2.1防护沟道工程地质条件1、王府

6、沟:王府沟沟口Ⅰ级阶地分布第四系(eoLQ3)马兰黄土,灰黄—土黄色层理不显、柱状垂直节理发育,质地疏松,主要成份以粉粒为主,肉眼可见孔隙局部夹有小砾;王府沟沟口以下,Ⅰ级阶地为黄土状砂粘土,黄褐色,分布、堆积于微倾斜的冲—洪积山前平原,其岩性结构疏松,具层理、空隙率较大、植物根系、昆虫洞穴发育,手捻有砂感,固结易碎、土面粗糙,弱粘性、未胶结,加水饱和后可搓条。抗冲刷能力差,天然状态稍有潮湿,中密,物理力学指标干密度13.5~14KN/m3孔隙比0.4~0.7,压缩系数0.1~0.3,渗透系数4.3

7、×10-4cm/s,变形模量15~20Mpa,允许承载力0.1~0.2Mpa,内摩擦角Ψ=15-20°,凝聚力C=10-15kpa。2)断山沟:Ⅰ级阶地上部断山沟沟口分布第四系(eoLQ3)马兰黄土,不具备层理、柱状垂直节理,土质疏松,孔隙率大、部分地段偶尔夹有小砾石,Ⅰ级阶地下部即沟口以下为(al+plQ4)黄土状砂粘土,广布于微倾斜的冲—洪积Ⅰ级阶地,结构疏松,空隙大,具水平层理浅表层存在,植物根系、昆虫洞穴等,手捻有砂感,加水饱和后能搓条,固结后易碎、土面粗糙,弱粘结性、抗冲能力差、自然状态下

8、稍—潮湿、中密,物理力学指标:干密度14KN∕m3,孔隙比0.4~0.8,压缩系数0.15~0.3,允许承载力0.15~0.25Mpa,内摩擦角Ψ=15°—20°,凝聚力C=10~15Mpa。3)胡家湾沟:Ⅰ级阶地后缘上部,出露分布第四系(eoLQ3)马兰黄土,层理不明显,柱状垂直节理,质地疏松,孔隙发育,胡家湾沟沟口以下,为黄土状砂粘土(al+plQ4)广泛分布在微倾斜的冲—洪积山前平原区Ⅰ级阶地上,土质疏松,水平层理、根、孔、虫穴发育、手捻有砂感,土块易碎、弱粘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