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省福州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福建省福州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ID:16506995

大小:225.7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10

【语文】福建省福州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语文】福建省福州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语文】福建省福州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语文】福建省福州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语文】福建省福州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福建省福州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建省福州八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一、名句名篇默写(15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5分)(1),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2)仰观宇宙之大,。(王羲之《兰亭集序》)(3),足以极视听之娱。(王羲之《兰亭集序》)(4)诵明月之诗,。(苏轼《赤壁赋》)(5),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6)舞幽壑之潜蛟,。(苏轼《赤壁赋》)(7),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苏轼《赤壁赋》)(9)驾一叶之扁舟,。(苏轼《赤壁赋》)(10),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11)千呼万唤始出来,。(白居易《琵琶行》)(12)

2、,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13)西当太白有鸟道,。(李白《蜀道难》)(14),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15)扪参历井仰胁息,。(李白《蜀道难》)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一)宓子贱①为单父②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③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博而厚味。”子贱曰:“善。”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

3、之共治单父。(选自《王函山房辑佚书·宓子》)(二)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大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乘赐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之善唱者皆9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

4、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选自《说苑·君道》)[注]①宓子贱:人名②单父:地名③钓道:钓鱼之道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投纶错饵错:通“厝”,放置B.公射出质质:箭靶C.播弓矢播:播弄,拨弄。D.请其耆老尊贤者耆:六十岁以上的人。3、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吾少也贱②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B.①迎而吸之者②而唱善者若出一口C.①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②此诸臣之不肖也D.①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②君其犹有谄人言乎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3分)A.阳昼以钓鱼比治世,宓子贱心领神会,半路上迎接他的官员就如阳昼所说的“阳桥鱼’“薄而不美”,趋炎附势,浅薄无能。B.宓子贱到了单父,按阳昼所言,请出有德有才之人来共同治理单父。阳昼与宓子贱两人可谓知音。C.大夫们赞美景公射箭的不良表现,景公变了脸色。当景公准备赐给弦章五十车鱼的时候,弦章及时作了自我反省,明白了事理,拒绝了馈赠。D.两则材料都表明对人的了解和任用不能仅凭表面印象,政治清明需当权者不轻信阿谀奉承之词,冷静分析各种现象,避免为谗言迷惑,失去人才。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君其犹有谄人言乎!(2分)(2)曩之善唱者皆欲若鱼者也。(2分)(3)今诸臣谄谀以干利

6、,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2分)三、《孟子》阅读(6分)6、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①,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孟子·告子上》)9【注释】①信:同“伸”。(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A、文中“心”是指人的主体道德心,如良心等,它是天成的,非别人强加的。B、孟子以寻找鸡犬等小事为喻,生动批评了当时的人们为利益而漠视道德。C、文中“求放心”和今天的“放心”,意思一样,现代人也需做心灵的呼唤者。D、孟子认为忧指忘心是不知轻重,舍本逐末的表现,心的养护才是最重要的。(2)结合上面的选段,说说孟子为什么主张养“善心”。(3分)四、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