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ID:16507123

大小:359.12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8-10

【语文】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语文】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语文】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语文】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语文】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贵州省遵义市湄潭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

2、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在1分钟内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

3、进行传播和诠释。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

4、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19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摘自《现代传播》,有删改)【小题1】下列有关微博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微博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

5、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C.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D.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C.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D.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6、。【小题3】综观全文,下列不属于“微力量”主要体现方面的是(3分)()A.微博突破媒介传播方式,改变新闻传播主体。B.微博具有设置议题的能力,影响公共舆论。C.微博见证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D.微博能发信息、交朋友、消磨时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陈德荣,字廷彦,直隶安州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授湖北枝江知县。雍正三年,迁贵州黔西知州,父忧归。服阕,署威宁府。未几,乌蒙土司叛,德荣赴威宁防守。城陴①颓圮,仓猝聚米桶,实土石,比次甃②筑,墉堞③屹然。贼焚牛卫镇,去城三十里,德荣日夜备战,贼不敢逼。总兵哈元生援至,贼败走。寻以母忧去官。服阕,授江西广

7、饶九南道。九江、大孤两关锢弊尽革之。乾隆元年,经略张广泗疏荐,擢贵州按察使。时群苗交煽,军事方殷,古州姑卢硃洪文诸叛案,德荣治鞫④,详慎重轻,咸称其情,众心始安。及苗疆渐定,驻师与屯将吏多以刻急见能。二年,贵阳大火,德荣谒经略曰:“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类,曷可尽杀?”广泗感动,戒将吏如德荣言。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小民难於工本,不能变瘠为腴。桑条肥沃,亦不知蚕缫之法。自非牧民者经营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