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ID:16507216

大小:37.3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10

【语文】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语文】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语文】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语文】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语文】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秘密★启用前2014年重庆一中高2016级高一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2014.1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4题为选择题,42分;第15至24题为非选择题,108分,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第1至14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15至24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

2、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含情脉脉(mò)梵语(fán)大笔如椽(chuán)自怨自艾(yì)B.弦外之音(xián)辟邪(bì)久假不归(jiǎ)皮肤瘙痒(sāo)C.长歌当哭(dàng)惩罚(chéng)模棱两可(léng)慷慨激昂(kǎi)D.孜孜不倦(zī)下载(zài)浅尝辄止(zhé)翘首(qiào)2.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

3、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翻样子吧。B.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C.我开始了解度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D.于是我尽可能地轻轻静静,泛舟湖上,而船尾击起的微弱水波还一直延伸到我的视野之外,湖上的倒影也就曲折不已了。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巴黎卢浮宫,领队周安萍如数家珍般介绍了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B

4、.参观展览犹如给这些发行员的心灵放了个假,每个从展厅出来的人心情都豁然开朗。C.虽然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核心都是一种大爱,都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但是今天的许多人,似乎对他们的观点只能敬谢不敏了。D.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火爆源于人们长期对在“女主内、男主外”文化中存在的“父亲角色失位”现象的重新审视。B.我国高考分批次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制造了本科率、一

5、本率这类功利的高考概念,也导致基础教育完全围绕以高考为目标展开教育教学。10C.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民族共同生活、互相融合,更多的是出于人民厌倦四分五裂多战乱的现状,盼望结束战乱分裂,为隋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D.淘宝网传来消息,12月12日将推出本年度继双十一之后最大型的网购盛宴,并继续开展去年的“全民疯抢”活动。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B.“看夜

6、人”这部作品介绍了一个退出历史舞台的国营企业的小干部,成为私营小公司的看夜人后,为维持尊严的所思所行。C.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D.不同时代、不同语言、不同的人在写诗,庞德、杜甫、李白、李商隐……,他们使用的工具不同,语言不同,但是这些头脑都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6.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使毕使于前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③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④不能喻之于怀⑤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⑥而今安在哉⑦人为刀俎,我为鱼

7、肉⑧夫晋,何厌之有A.②④/①⑤⑦/③⑥⑧B.①③④/②⑤⑦/⑥⑧C.③④/①②⑤⑦/⑥⑧D.①③/②④⑦/⑤⑥⑧7.下列几组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何可胜道也哉有碑仆道,其文漫灭B.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C.足以极视听之娱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儿已薄禄相8.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吾其还也D.国无主,其能久乎?二、(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8、。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菅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事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