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聚合物的热,电和光学性能

第9章 聚合物的热,电和光学性能

ID:16512332

大小:238.0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8-08-13

第9章 聚合物的热,电和光学性能_第1页
第9章 聚合物的热,电和光学性能_第2页
第9章 聚合物的热,电和光学性能_第3页
第9章 聚合物的热,电和光学性能_第4页
第9章 聚合物的热,电和光学性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9章 聚合物的热,电和光学性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 高聚物的热、电和光学性能高聚物的热学性能耐热性、导热性、热膨胀和比热高聚物的电学性能介电性能、电导性能和电强度高聚物的光学性能折反射、双折射、透明性和光导性6/27/20211高分子物理§1高聚物的热学性能高聚物的耐热性能(热稳定性能)高聚物的导热性能高聚物的热膨胀性能高聚物的比热(热容)6/27/20212高分子物理§1高聚物的热学性能1—1耐热性能(热稳定性能)《1》概述热稳定性能——高聚物的弱点“热”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使用寿命小型化轻量化可靠性使用条件6/27/20213高分子物理1—1耐热

2、性能《1》概述耐热性:高聚物处于高温条件下保持其性能的能力耐热性能的表征短时耐热性长时耐热性Tg、Tf、Tm、Td耐热等级马丁耐热温度AEBFHC热变形温度105120135155180>180维卡软化点温度指数6/27/20214高分子物理1—1耐热性能《1》概述马丁耐热温度10*15*120mm3弯曲应力50kg/cm2240mm处标尺下降6mmT升温:50oC/hr6/27/20215高分子物理1—1耐热性能《概述》热变形温度高:9.8~12.8mm宽:3~4.2mm应力:18.5kg/cm2升温:2

3、oC/min桡度:0.25~0.33mmT6/27/20216高分子物理1—1耐热性能《1》概述维卡软化点10*10*3mm31mm2圆拄体针1kg力升温:50oC/hr深入1mmT6/27/20217高分子物理1—1耐热性能《2》Mark三角原理(塑料)是高聚物(塑料)结构与耐热性联系最常用的原理增加高分子链的刚性——提高耐热性提高结晶能力——提高耐热性分子链之间交联——提高耐热性6/27/20218高分子物理<2>Mark三角原理(塑料)增加高分子链的刚性——提高耐热性主链引入芳环、杂环等环状结构或主链

4、具有共轭结构聚乙烯/137oC(Tm)下同聚乙炔/>800oC聚碳/>2800oC6/27/20219高分子物理<2>Mark三角原理(塑料)尼龙66/235oC芳香尼龙/450oC芳香尼龙/570oC聚酯/45oC涤沦/264oC芳香聚酯/500oC6/27/202110高分子物理<2>Mark三角原理(塑料)提高结晶能力——提高耐热性引入极性基团、氢键、对称结构等酰胺键酰亚胺键引入主链脲键—OH;—NH2;—CN等引入侧基6/27/202111高分子物理对称结构邻位聚酯/63oC间位聚酯/143oC对位

5、聚酯/264oC6/27/202112高分子物理<2>Mark三角原理(塑料)分子链之间交联——提高耐热性交联高聚物形成三维网络——不溶不熔“Tg”“Tm”明显提高PE交联后200oC时仍具有形状保持能力6/27/202113高分子物理1—1耐热性能《3》提高聚合物耐热性的途径提高高分子主链的键能主链中引入环状结构合成具有“梯型”结构的聚合物引入无机元素——元素有机高分子添加无机填充料——复合材料热稳定剂的应用6/27/202114高分子物理《3》提高聚合物耐热性的途径提高高分子主链的键能T1/2:真空中加

6、热45分钟重量损失50%的温度6/27/202115高分子物理《3》提高聚合物耐热性的途径•主链中引入环状结构聚合物结构式长期使用温度oC聚苯醚105聚碳酸酯120聚芳酯130聚砜150聚醚砜180聚苯硫醚220聚醚醚酮2406/27/202116高分子物理《3》提高聚合物耐热性的途径合成具有“梯型”结构的聚合物“梯型”聚合物通常具有特高的热稳定性但分子链刚性使加工使用性能很差6/27/202117高分子物理梯型聚合物的应用实例聚酰亚胺(Polyimide、PI)——半梯型异常突出的热稳定性能起始分解温度达

7、到500oC(聚四氟乙烯~400)零点强度温度为815oC(铝~600oC)使用寿命:400oC/12小时350oC/6天300oC/3月275oC/18月250oC/9年225oC/长期6/27/202118高分子物理聚苯并咪唑聚苯并噻唑聚苯并噁唑聚咪唑酮几种重要的梯型、半梯型聚合物6/27/202119高分子物理《3》提高聚合物耐热性的途径引入无机元素——元素有机高分子主链引入Si、Al、B、P等使主链的键能提高C—C(35104J/mol)Si—Si(45104J/mol)Al—O(58104J

8、/mol)F—C(52104J/mol)P—N(58104J/mol)B—N(44104J/mol)6/27/202120高分子物理《3》提高聚合物耐热性的途径添加无机填充料——复合材料6/27/202121高分子物理《3》提高聚合物耐热性的途径•添加无机填充料——复合材料聚合物添加20%玻璃纤维后热变性温度变化HDPE49127oCTm137尼龙649218oC220结晶高聚物取尼龙6671255oC2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