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

ID:16514942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13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_第1页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_第2页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_第3页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案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能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3、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含义。4、能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2、让学生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体会替代的研究方法。3、在经历探究的全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体验,逐渐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倾听、沟通、提取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2、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感受自然界的美妙。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与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对虚像的理解。【教学准备】 教师: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学生:平面镜、玻璃板、直尺、直角三角板、蜡烛、火柴、大头针、方格纸、白纸、凸面镜、凹面镜。【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任务欣赏刘全利、刘全和表演的《照镜子》片断。教师指着一位同学,问大家:“我们俩能不能表演这个小品?”生回答:“不能,你们俩长得不一样。”教师指出: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镜子表面都是平的,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做平面镜,在镜子里的物体

3、叫做像。要表演好这个小品,除了两人要长得一样外,还需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其它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面镜成像。板书课题:平面镜成像。投影: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学会“等效替代法”研究问题,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含义。3、能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二、平面镜成像特点1、在活动中感悟虚像。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平面镜来观察自己或周围的同学,并将你在镜中看到的像想办法呈现出来。学生观察、思考,并进行尝试。很多学生用手直接找平面镜中的像,还有的想用白纸来呈现平面镜中的像,都失败了。就在学生茫然的时

4、候,教师及时对学生作出了指导: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不能用光屏承接的。2、在活动中提出合理的猜想。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你对自己平面镜中的像的观察及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本身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请提出你的合理才想。学生思考交流。师:每个小组用一句话说出你们的猜想,注意听清别人的发言,后面的回答不能重复,最后进行补充。生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是一样的。生2: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是左右相反的。生3: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不相等,像远小近大。生4: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生5: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是对称的。生6:平面镜成的像是只能

5、看不能用手去接触的,师:非常好!大家提出了很多需要去验证的猜想。3、设计实验。教师提出思考问题:怎样研究我们的这些猜想呢?首要的是先要确定像的位置。开动脑筋,发挥集体智慧,你有些什么办法?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师:下面每一小组派一同学发言,主题是你用什么方法确定了像的位置。一组:(将他的一个手指放在镜后某一位置)像在这儿。师:请同组的另一位同学也用这个方法找一下像的位置。另一同学给大家演示时,却找了另一个位置。这时很多同学在摇头。教师指出:那是你的感觉,不准确。二组:我们组的方法是首先在平面镜前后各放一把直尺,并且直尺与平面镜垂直。然后在镜前的直尺上10

6、cm处放一物体,发现镜中的像也刚好在直尺的10cm处。说明像和物到镜子的距离相等。这是很多同学都认同了二组的观点。但也有学生提出:我们看到的镜中的直尺是镜前直尺的像,并非放在镜后的直尺。那么镜中的直尺与镜前的直尺长度相等吗?师:确定像的位置成为我们探究活动的基础和关键。我给你们提个醒,只有平面镜能成像吗?你能用你们实验桌上的一块镀膜玻璃板,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等物品,确定点燃的蜡烛的像的位置吗?教师说到这里,停顿了几秒钟后,已经不断地有学生开始观察那块镀膜玻璃板了。还有的学生已经尝试着用玻璃板去找像的位置了。师:好,我们请一位同学说说他的想法。生:我们发

7、现,玻璃板也能象平面镜一样成像,且玻璃板是半透明的,放在它背后的物体可以看到。因此,我们可以把蜡烛甲点燃放在玻璃板前再拿另一只没有点燃的蜡烛乙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其位置,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甲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甲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师:你很了不起,因为你很准确的找到了像的位置。4、进行实验。实验前,教师提醒学生明确:实验中应收集哪些信息或数据?怎样获得?每一步都应明确目的,要观察什么?或要记录什么?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在课本中的表格中,如认为表格中的项目不全,可自己添加。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答疑解困。5、交流评估。小组实验后,老师

8、请不同小组展示小组的研究方法及得到的结论,学生交流。一组:我们本来认为近大远小,可是我们发现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