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江抗日根据地与革命将领叶挺的调查报告

关于东江抗日根据地与革命将领叶挺的调查报告

ID:16515591

大小:3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13

关于东江抗日根据地与革命将领叶挺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东江抗日根据地与革命将领叶挺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东江抗日根据地与革命将领叶挺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关于东江抗日根据地与革命将领叶挺的调查报告_第4页
关于东江抗日根据地与革命将领叶挺的调查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东江抗日根据地与革命将领叶挺的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华南抗战之主力,中华革命之铁军关于东江抗日根据地与革命将领叶挺的调查报告前言跟随着时代的步伐,踩着时代的春风,我们的党迈进了21世纪,走向恢弘的90年。90年的风风雨雨,90年的艰苦辛酸,90年的艰苦奋斗,创就了今天的辉煌。但从1840年到新中国的那一段艰苦卓绝的探索历程永远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新中国的新一代去体会、斟酌、探讨的,因为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和所有对革命历史抱有同样浓厚兴趣的青年一样,我调查小组的成员也希望能从自己的家乡着手、从自己的身边着手探索那一段已经远去的历史。我调查小组的三名成员都为广东人,在十几年的生活中对于东江抗日历史也是有所耳濡目染的。特别地,小

2、组成员中姜昊更有幸就读过北伐名将、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的母校,对于叶挺将军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于是,《华南抗战之主力,中华革命之铁军》这个题目便是一拍即合,不仅符合我们对革命历史考察的需求,也满足了我们对当地人文知识学习的需要。东江儿女用血谱写抗日新篇章叶剑英曾高度评价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他指出:“没有民主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这样残酷、严重与广大的敌后战场是不可能坚持的。”东江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一步研究东江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战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贡献。一、中共中央确认的全国十九块大的解放区之一开

3、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必须建立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东江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华南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艰苦创立起来的。(一)东江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东江抗日根据地位于广东省境内,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38年10月——1941年12月)为初创阶段。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广东惠阳大亚湾登陆,仅10多天,就占领了东江下游的广州周围各县。广州沦陷后,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广东省委,组织游击队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东江、海陆丰等地建立抗日根据地。据此,广东中共组织组建了两支东江人民抗日武装,分别由曾生、王作尧领导(简称曾王部队),并取得国民党的公开合法番号,在东江地区的

4、惠(阳)东(莞)宝(安)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惠阳县坪山、宝安县乌石岩两个抗日游击区。1940年9月,中共前东特委在宝安县布吉乡上下坪村召开部队干部会议,确定了坚持在惠东宝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方针,并把这两支部队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第五大队。这是东江抗日根据地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会后,第三大队挺进东莞县的大岭山地区,创建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第五大队留在宝安县,创建了阳台山抗日根据地。1941年春以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又开辟了广州外围的增城县油麻山抗日游击基地,恢复了坪山抗日游击基地。至此,东江敌后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位于广州至九龙的广九铁路中

5、段两侧,是一个纵深只有60华里左右的狭长地带,处于日伪顽军的分割包围之中。第二阶段(1941年12月至1944年8月)为困难中发展阶段。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日军向九龙发起进攻。25日,香港沦陷。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坚持艰苦的游击战争,新开辟了梧桐山、增(城)博(罗)边、九龙新界、稔平半岛等几个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基地。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推动了抗日游击战争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据外国记者当年在延安采访得到的数据,至1944年7月,东江抗日根据地的总面积已达6万余平方公里,人口450万。第三阶段(1944年9月至1945年8月)

6、为扩大发展阶段。1944年8月,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广东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中共广东省临委和军政委员会在大鹏半岛的土洋村召开联席会议,作出了向东、向西、向北发展,全面开展广东抗日游击战争的决定。这是东江抗日根据地发展的又一重要转折点。会后,东江纵队执行北进和东进的战略任务,创建了罗浮山、北江东岸、海(丰)陆(丰)惠(阳)边、惠东四个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清(远)英(德)边、始兴、东江上游三个游击基地。此时的抗日根据地,跨越十几个县,超出了东江地区的范围。但这些由东江纵队创建的根据地,历史上统称东江抗日根据地。至1945年夏,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比1944年7月扩大了三分之一。它东连东

7、江流域,联接莲花山脉;南临大海,靠近香港;西邻广州近郊,贯穿广九铁路;北依五岭山脉,连接粤汉铁路南段。(二)东江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特色中共中央十分关注东江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194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作出《东江游击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问题》的指示,提出了建政基本原则和方法。根据这一指示精神,东江抗日根据地在坚持新民主主义、“三三制”和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下,没有照抄华中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建政办法,而是因地制宜,根据本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